胖东来面试30刑满释放人员全录取: “破格录取”给浪子回头一扇窗

发布时间:2025-09-25 14:19  浏览量:1

当胖东来宣布面试 30 名刑满释放人员且全部录取的消息传来,整个社会都该为这份魄力与温度鼓掌。在 “浪子回头金不换” 的古训早已融入文化基因,却在现实就业市场屡屡碰壁的当下,这家企业用实际行动撕开了一道裂缝 —— 让那些带着 “犯罪记录” 标签的人,看到了重归社会的光亮。

“刑满释放” 四个字,在很多招聘者眼中仿佛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主观上,有人戴着 “有色眼镜”,认定 “犯过罪的人本性难移”,担心他们会给企业带来安全隐患、破坏团队氛围;客观上,不少企业为了 “规避风险”,直接在招聘条件里暗设门槛,哪怕岗位与过往罪行毫无关联,也将刑满释放人员拒之门外。这种歧视像一张无形的网,把他们困在生存的边缘:没有收入来源,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找不到融入社会的切入点,曾经的错误成了一辈子的 “原罪”。于是,有人在反复求职碰壁后心灰意冷,有人在生活压力的逼迫下,又一次踏入了犯罪的泥潭。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率居高不下,背后何尝不是就业无路、生存无门的无奈?

可事实上,很多刑满释放人员并非罪大恶极。他们中,有人是年轻时一时冲动,为了所谓的 “哥们义气” 参与斗殴;有人是因经济窘迫,一念之差犯下盗窃小错;还有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卷入违法事件,付出了惨痛代价。在监狱里,他们接受了法律的制裁与思想的改造,早已为过去的错误承担了责任。重获自由时,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怀揣着 “好好做人、踏实生活” 的渴望,渴望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渴望被社会平等对待。就像那些被胖东来录取的人,或许在面试时,他们的眼神里带着忐忑与不安,却也藏着对工作的极度珍视 —— 这份珍视,是很多从未经历过 “失去” 的人难以体会的。

胖东来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愿意给这些 “特殊求职者” 一个机会。这家以 “服务贴心、员工福利好” 闻名的企业,没有把 “犯罪记录” 当作唯一评判标准,而是看到了他们背后的潜力:经历过挫折的人,往往更懂得珍惜工作机会,更能吃苦耐劳;受过法律惩戒的人,往往更敬畏规则,更能遵守企业制度。从社会层面看,胖东来的做法更是为稳定大局注入了正能量 —— 当刑满释放人员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有了归属感,他们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根基,再犯罪的风险自然会降低。这种 “授人以渔” 的担当,比单纯的捐款捐物更有力量,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社会责任不是口号,而是敢于在争议中做正确的事,敢于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搭建桥梁。​同时我们也看到,原计划招200退伍军人,实际胖东来招了300,这是“把最可爱的人”不仅仅放在了嘴上,更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样的良心企业彰显了社会的担当。

当然,让刑满释放人员顺利融入社会,不能只靠胖东来一家企业的努力。还需要政府部门完善政策支持,比如搭建专门的就业帮扶平台,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补贴与风险保障,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进来;也需要社会舆论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少一些偏见与指责,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转变;更需要刑满释放人员自身保持积极心态,用踏实的行动证明自己。但不可否认,胖东来的 “全部录取”,已经迈出了最关键、也最温暖的一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胖东来的选择,不仅是给 30 个家庭带去了希望,更是给整个社会上了一堂关于 “包容” 与 “信任” 的课。愿更多企业能像胖东来一样,收起歧视的目光,打开接纳的大门;愿每一个渴望回头的 “浪子”,都能在社会的善意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新赛道。这不仅是对个体的救赎,更是对社会和谐最坚实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