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好玩”:岭南职院“乐实融合”成高职育人新样本
发布时间:2025-09-25 15:21 浏览量:1
“戴着VR眼镜拆解发动机零件,和同学组队完成虚拟维修任务,比看课本有意思太多了!”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实训教室里,2025 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新生李同学专注地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模拟操作,脸上满是兴奋。与此同时,数字媒体与艺术学院的直播工作室里,2024级传播与策划专业学生林同学正对着镜头推广新疆旅游产品,她的销售业绩再创新高。这些生动场景,都是岭南职院“乐实融合”教学改革的真实写照。从新生入学教育到专业课程教学,从校园活动到企业实践,“快乐”与“实践”的基因无处不在。
打破传统,以“科技+趣味”重塑高职教学逻辑
“快看!无人机组成的‘岭南欢迎你’字样飞过来了!”2025年9月5日,岭南职院清远校区操场上,2025级新生发出阵阵惊呼——这是学校为新生精心设计的“科技启蒙课”。数十架无人机在专业教师的操控下,时而变换队形,时而展示专业术语,将抽象的“智能控制”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视觉盛宴。展演结束后,智能制造学院的新生们立即分组进入实训车间,在教师指导下拆解、组装无人机部件,学习基础编程逻辑。“以前觉得‘智能控制’很枯燥,今天亲手摸了无人机,还编出了简单的飞行路径,突然就觉得专业学习特别有意思!”智能制造学院2025级新生张同学兴奋地说。
无人机展演活动上学生亲手尝试操作无人机
这种“科技+趣味”的教学模式,让岭南职院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显得与众不同,得到了清远日报的特别报道。这场历经6年探索成型的“乐实融合”教学改革用惊喜和欢呼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岭南职院校长劳汉生在2025级新生“开学第一课”上对“乐实融合”教学模式进行阐释。“乐”被定义为“趣味化、沉浸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通过情境创设、技术赋能、成果激励等方式,消除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畏难感”,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实”则聚焦“实践化、产业化、岗位化的能力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课堂与岗位”“学习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乐在课堂,以“兴趣+初心”激活学习内驱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侧重技能培养的高职学生,只有激发内在兴趣,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你会如何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如此抽象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黄靓宇的思政课教学中变成了“当岭南红遇上井岗红,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她先组织学生参与“当岭南青春遇上井冈红”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思政教育基地追寻革命足迹,再回到课堂分享“重走红军路”的感悟,结合“理想信念”专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专业技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2025年8月,黄靓宇凭借这种“实践+感悟”的快乐思政模式,荣获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其课堂学生参与度达98%以上,远超传统思政课平均水平。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黄靓宇(左二)指导学生参加活动
学生有了兴趣,踏进课堂的那一刻就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为了让APP的导航栏更符合学生使用习惯,我们小组连续3天在食堂门口做调研,收集20多份问卷,还熬夜修改了5版设计稿。虽然过程很累,但看到自己的设计方案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时,特别有成就感!”2024级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陈同学说,通过这次项目,她不仅掌握了UI设计的核心技能,还学会了团队协作与用户沟通,“现在上课再也不会走神了,因为每一个任务都像‘闯关’一样有吸引力。”“乐实融合”不是简单的课堂娱乐化,而是以“乐”激发内驱力,以“实”锚定产业需求,实现快乐学习与实战成长的统一。
乐实融合课堂
实在项目,以“企业+项目”实现“车间进校园”
岭南职院药学院的实训教室里,来自生物制药公司的工程师正在给学生演示药品质量检测实操——这是学校“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的课堂场景。该项目是药学院与企业合作的重点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第四期立项名单,核心是将“企业车间”搬进“校园课堂”。
学校“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课堂场景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课堂教学必须与产业岗位需求同频共振。”岭南职院副校长翟树芹强调,“乐实融合”中的“实”,不仅指“实践操作”,更指“对接真实产业场景、解决真实岗位问题”。为此,学校深度整合校企资源,将企业的生产项目、技术标准、岗位需求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接触到行业前沿的实践内容。学校累计出版特色规划教材15本,其中6本入选国家规划教材,“学生学到的不是‘过时的知识’,而是‘能用的技能’”,翟树芹如是说。
重在技能,以“三维评价”回归育人本质
“以前期末考得好就是‘好学生’,现在要看项目做得好不好、企业认不认可,这更符合我们未来找工作的需求。”经济管理学院 2024级学生林同学的感受,反映了岭南职院评价体系的改革方向。
为打破“一张试卷定优劣”的传统评价模式,学校建立“过程性评价+企业评价+成果评价”三维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实践表现、项目成果、岗位适配度”纳入核心评价指标。以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实务》课程为例,评价指标分为“项目方案质量” “企业评价”“市场反馈”三个维度。2025年上半年,该课程学生设计的15个方案中,有8个被商超采纳,其中林同学团队的“儿童节亲子促销方案”帮助商超实现销售额增长25%,该成果直接让他获得课程满分,并被商超邀请毕业后入职。
“我们的评价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记住了什么’,更关注‘学生能做什么’。” 教学科研处处长辛增辉在2025年开学第一天巡课的路上,看着学生在配备进口全功能手术台、智能无影灯系统等先进设备的高仿真模拟手术室里开展护理实训,脑海里反复浮现着这句话。“我们这几年不断在探索改革,希望通过评价体系反向优化我们的颠覆式教学,更好地形成‘乐实融合’教学模式。”
2025级新生开学第一课
成效斐然,从“课堂收获”到“社会认可”
6年多的悉心耕耘收获了累累硕果,不仅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更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高职教育实践育人的 “岭南样本”。
从学生成长来看,“乐实融合”让学习兴趣与技能水平同步提升。学校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需求,重点打造“高就业、高适配、高成长”特色专业,2025年招生计划数、录取数均创历史新高。“选择岭南职院,就是因为这里的‘乐实融合’课堂能让我学到真本事,毕业就能就业。”2025级新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潘同学说。
2025年新生报到现场
从社会认可来看,“乐实融合”实践获权威媒体广泛报道学校无人机展演、药品安全宣传周、新生入学教育等“乐实融合”活动。清远市民政局、教育局等部门多次到学校调研,双方将开设“民政服务相关课程”,加强实践与教学的真实联动。
从学校发展来看,“乐实融合”进一步巩固了学校的示范地位。学校获评“广东省民办唯一一所高职示范院校”,第三次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称号,获批省发改委立项广东省高校唯一的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园区重点建设项目。
广东产教融合示范园区(清远)
未来展望,构建职业教育新生态
校长劳汉生强调:“‘乐实融合’不是终点,而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起点。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让‘乐实融合’覆盖更多专业、惠及更多学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让“乐实融合”的教学模式焕发了巨大的生命力,意味着它不仅仅可以在岭南职院生根发芽,更以星星之火燎原高职教育的沃土。
未来,岭南职院将从三个方面深化“乐实融合”改革:一是拓展融合领域,将“乐实融合”从专业课延伸至通识课、思政课,打造全课程融合体系;二是升级实践平台,推进广东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建设,引入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让学生接触更前沿的技术;三是完善评价机制,联合行业协会、企业制定“乐实融合”教学评价标准,推动改革成果标准化、可复制。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这场持续六载的“乐实融合”改革,以“乐学乐行”激活教育生命力,用“唯实唯新”铺就职业教育破局之路,为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育人新范式。从岭南校园的星火初燃到产教融合的燎原之势,这场改革正在书写更深远的答案——以教育生态的重塑,为民族复兴培育生生不息的技能火种与创新力量。(通讯员:黄雅晴 蓝路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