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竹型人格”的人在一起,会很幸福

发布时间:2025-09-26 09:43  浏览量:1

最近,“山竹型人格”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大家的关注。所谓“山竹型人格”,指的是一种像山竹一样,外表粗糙坚硬,看起来不拘小节,内里却极为柔软细腻的性格。

从心理学来说,这种刚柔并济的性格可以带给我们更强的幸福感,以及更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让自己活得很舒服,周围的人也会在相处中感到轻松。

“山竹型人格”的四种特质

01 敢做自己

有“山竹型人格”的人,往往很敢做自己。他们不会轻易顺着周围的声音改变自己的初衷,也从不吝啬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会坦然接受大家的好意,在乎他人感受,愿意主动关心他人,但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心情。

在心理学中,这其实是一种重视自身主体性的表现。主体性高的人,会承认并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愿望,而不是总被外界的期待所裹挟。

正因如此,“山竹型人格”的人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会随着自己的心意来表达并付诸行动,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方面,都愿意在人前展示出来。他们不会将心房紧闭,愿意直面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山竹型人格”的人的生活幸福感更强,人际关系也会更好。

02 心怀感恩

“山竹型人格”的人具有一种高感恩特质,他们总能发现并欣赏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并给出积极的回应。接受朋友的关心时,他们会坦诚地表达感谢;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时,他们也会真诚夸赞。

这种特质,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里所说的“感恩”。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会感恩的人,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也更能感到幸福和快乐。

此外,在人际关系中, “山竹型人”也总是会给出积极回应,他们会正面回应你对他们的好,也会积极地用行动来回馈。与他们做好朋友,是一件感觉非常好的事情,因为你会觉得,你对TA的每一点好都被对方看在眼里,你切实地被朋友珍视着。

换言之,当我们能够以感恩之心来看待他人的关心,并向对方表示感谢,不仅自己能够体验到愉悦和温暖,也能让对方感到自己的付出被看见、接纳和珍视。

03 懂得照顾他人

“山竹型人格”的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好,还很懂得照顾他人。他们总能非常细心地察觉你的状态,发现你潜藏的需求,然后用妥帖的态度去好好对待。

这种很像山竹内里的温柔特质,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宜人性”。有这种特质人,拥有较强的同理心,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会关心他人的需求,也更愿意释放自己的体贴和善意。

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人际交往是一件相互的事情,懂得换位思考和照顾他人,并不等于讨好或妥协,因为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件会让人感到愉悦的事情,而他人的回馈则会让我们感到更加踏实和幸福。

04 拥有开放心态

“山竹型人格”的人经常被他人评价少有“说教感”,这是因为他们更容易包容他人,拥有很强的“开放性”特质。

“开放性”强的人接受度很高,总能以更多维的视角观察世界,也更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和不一样的观点。他们往往有很强的创造力,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这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上获得更多机会。

对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对个体之间的差异保持尊重,是一种珍贵的特质。这不仅能让自己获得更丰富和新奇的体验,也会让他人感到被理解和接纳,这种温暖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该如何培养“山竹型人格”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虽然人格特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它也会随着环境、经历和反复练习而发生变化。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拥有这种让幸福感变强的人格特质,可以试试以下3种方法——

01 重新建立与自我的连接

想要提高自己的主体性,我们可以从一些非常小的事情开始做起,多觉察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愿望,比如:

每天留出几分钟的时间用来自我觉察,问自己:“我现在感觉如何?我想要什么?”哪怕答案只是简单的“有点困”“想喝水”,也能帮助自己提升自我觉察的能力。
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尽量避免“都行”“听你的”“没什么”等话语,试着表达真实的想法,比如“我今天有点累,更想休息”等。

02 在日常里进行感恩练习

积极心理学认为,练习感恩的能力,能让人更敏锐地看到生活中那些温暖的细节,也能很好地加强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比如:

每周抽一段时间,写下3到5件值得你感恩的事情。写一封信给一位你从未好好感谢过的人。

03 保持开放接纳的心态

有研究表明,人的开放性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略有降低。也就是说,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可能会减少,对一些事情也会没那么大热情。

所以,为了保持开放性,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周末去一家没去过的餐馆,下班时走一条不同的回家路,或者读一本以前没看过的书等。

此外,也可以偶尔尝试一些完全不同的体验,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人生边界。比如去上一次绘画课,学习滑雪或攀岩等运动。

最后,祝大家都能拥有强大的主体性,也能拥有包容和接纳的温柔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