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亲手毁金玉良缘!拉拢丫鬟挑唆王夫人,贾母早看透她的小心机

发布时间:2025-09-27 10:54  浏览量:1

一提贾母拒“金玉良缘”,十个人里九个会说“还不是偏心外孙女黛玉,想让宝黛成婚”,剩下一个会补刀“薛家是商人,贾府是官宦世家,门第不匹配,贾母丢不起这人”。

可要是真这么简单,书中一个细节就把这俩说法全戳破——贾母居然主动问薛宝琴的生辰八字,想给宝玉求配!薛宝琴也是薛家的,照样商人出身,为啥贾母能接受她,却死活看不上宝钗?其实根本原因藏在宝钗的品性里,那俩“掉价操作”,搁封建世家的选媳标准里,连入门的资格都够不上。

咱先掰扯掰扯最常见的两种说法。第一种“为黛玉”,说贾母早就把黛玉内定为孙媳妇,旁人都入不了眼。可50回里,贾母见了薛宝琴,眼睛都亮了,拉着人家的手问“几岁了?生日是哪月哪日?”还特意跟薛姨妈说“我正要给宝玉求配呢”——这要是非黛玉不可,贾母犯得着主动问宝琴的八字吗?

第二种“门第说”,说薛家是“皇商”,在“士农工商”里排最末,配不上贾府的官宦门第。可宝琴也是薛家姑娘,贾母咋没嫌她门第低?反而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我的重孙子媳妇要是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就奇了,同样是薛家姑娘,为啥贾母对宝琴和宝钗的态度差这么多?难不成贾母看人看颜值,宝琴比宝钗好看?

当然不是!关键是宝钗的举止,搁古代就是“轻浮”的代名词,贾母最看重的“规矩礼数”,她全给踩破了。你想想,封建时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外男面前连手都不能随便露,可宝钗倒好,第八回里,当着宝玉的面,直接解开衣服排扣掏金锁——这跟现在一个姑娘当着异性的面拉开外套拉链找东西,能一样吗?

更离谱的是28回,她故意把胳膊露出来给宝玉看,还笑着说“这镯子比你的通灵宝玉还亮呢”;36回更过分,宝玉就穿件轻薄纱衫睡午觉,身边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她居然直接坐在床边绣兜兜,还盯着宝玉的脸看。

这些事要是传出去,贾府的脸不得被撕下来?老辈人都知道,世家姑娘的“名声”比命还重,比如清代旗人世家选儿媳,首先看“娴静端庄”,要是有姑娘在外男面前举止轻浮,别说当正妻,连做妾都没人要。

贾母可是把贾府的“脸面”看得比啥都重,秦可卿当年把宝玉带到自己房里休息,贾母后来都暗含不满;王熙凤设相思局收拾贾瑞,贾母更是没少敲打她“别失了大家闺秀的体统”。宝钗这些操作,比秦可卿、王熙凤还出格,贾母能容下她当孙媳妇?

要是说举止轻浮还能算“不懂事”,那宝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思,才真让贾母看透了。“金玉良缘”这说法,明眼人都知道是薛家编的——宝钗的金锁是后天打造的,宝玉的通灵宝玉是天生的,哪来的“正配”一说?可宝钗不光不制止,还跟着四处传播,连丫鬟们都知道“宝姑娘的金锁要配宝二爷的玉”。

更绝的是,她在荣国府里玩“人情战术”,讨好太太奶奶们也就罢了,还特意给袭人、麝月这些有影响力的丫鬟送礼物,连黛玉的丫鬟紫鹃都没落下——这可不是“好心”,是故意拉拢人心,为自己当“宝二奶奶”铺路。

最让人不齿的是,她还背后挑唆王夫人,破坏黛玉的形象。有次王夫人吐槽宝玉“天天跟黛玉黏在一起,一点正事都不干”,宝钗立马接话“宝兄弟是被林妹妹管得紧,林妹妹要是不高兴,他连饭都吃不下去”。

这话听着是“劝”,实则是暗示“黛玉挟持宝玉,影响宝玉前程”。王夫人本就对黛玉的“小性子”不满,经宝钗这么一挑唆,对黛玉更厌恶了。

这些小把戏,旁人可能看不透,可贾母是啥人?活了大半辈子,从国公夫人做到贾府老祖宗,啥心机没见过?她早就跟王熙凤说过“选孙媳妇,不在乎家世门第,最重要的是品性好,能持家,不搬弄是非”。宝钗偏往“品性差”的坑里跳,能被看上才怪!

其实封建世家选儿媳,从来不是选“网红”,是选能撑门户的“定海神针”。就像《礼记·内则》里说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排第一,就是要品性端正、谨言慎行。

贾母选孙媳妇,看的是能不能帮宝玉稳住家,能不能给贾府留脸面,宝钗既没规矩,又爱耍手段,根本撑不起“宝二奶奶”的门户。这跟偏心黛玉、嫌门第低没关系,纯粹是宝钗自己“掉价”,把一手好牌打烂了。

咱唠到这儿,你是不是也觉得,贾母拒宝钗真不冤?要是你家有个宝贝孙子,要选个能撑门户、守规矩的孙媳妇,宝钗这样举止轻浮、还爱背后挑唆的,你会点头吗?或者你再读《红楼梦》,还发现宝钗哪些让你膈应的细节?评论区跟我唠唠,咱一起掰扯掰扯这“金玉良缘”的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