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大,越要控制饮水量?医生警告:老年人尽量保持这个饮水量

发布时间:2025-09-27 11:11  浏览量:1

本文184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阿姨今年72岁,最近总觉得头晕、乏力,时不时还会心慌。她以为是自己贫血,便尝试多吃补血食物,可情况还是没改善。直到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身体严重脱水,血液浓缩,电解质也紊乱。

“我就是怕喝水多了肾负担重,所以这几年一直都控制着喝水量。”王阿姨说。医生听后直摇头:“年纪越大,越不能少喝水!”

很多老年人都有类似的想法,担心水多喝了会“伤肾”或“引发夜尿”,于是刻意少喝水。但医生提醒:老年人反而更容易脱水,长期喝水少,不仅血压容易波动,甚至可能诱发脑梗、心梗等严重后果。

那老年人每天到底该喝多少水?喝水又有哪些讲究?今天我们就来聊清楚。

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的“缺水信号”会变得迟钝,即使体内已经缺水,也不会明显口渴,因此很容易忽视及时补水。

此外,老年人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下降,水分流失速度加快;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或长期服药(如利尿剂)也会加重体液的流失。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老年人健康核心信息》明确指出:老年人是脱水高风险人群,尤其在高温、发热、腹泻等情况下更要注意补水

很多老人担心水喝多了会“伤肾”,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医院肾内科的专家曾明确表示:健康人喝水并不会增加肾脏负担,反而可以通过稀释尿液,帮助代谢废物、预防尿路感染和肾结石。

相比之下,长期喝水少才是真正的“伤肾”行为,容易导致体内毒素堆积,血液黏稠,甚至引发肾前性急性肾损伤

当然,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确实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限制液体摄入。但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适量喝水是必须的,也是保护肾脏的重要方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60岁以上老年人每日建议摄入水分不少于1500ml,如果身体状况良好,最好能达到1700~2000ml。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水分”,不仅指白开水,也包括粥、汤、蔬果中的水,但白开水仍是最推荐的补水方式

如果你不喜欢一次喝太多水,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策略,比如:

起床后先喝一杯温水;

三餐之间补充1~2杯;

午后适当再喝一杯;

晚饭后视情况适量饮水,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切记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为那时身体已经进入轻度脱水状态。

水,是人体最重要的溶剂。一旦摄入不足,身体多处器官都会“抗议”

血液变稠,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老年人本身血液循环能力下降,如果水分摄入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梗、脑梗的风险

诱发便秘、尿路感染

水喝得太少,肠道蠕动变慢,粪便干结,便秘就找上门;尿液浓缩,也可能造成细菌滋生引起尿路感染或膀胱炎

影响认知和情绪

研究表明,轻度脱水就会影响老年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还可能出现情绪波动、焦虑等表现。

加重慢性病症状

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人来说,脱水会令血糖波动更大,血压控制更困难,甚至影响药物代谢。

虽然大多数老年人都需要适量多喝水,但部分特殊人群需要遵医嘱调整饮水量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如患有肾衰竭,饮水需严格控制。

心功能不全者:过量饮水可能加重心衰,需定期监测体重与水肿情况。

正在使用利尿剂者:需根据出汗、排尿情况平衡水分。

对于这类人群,最好定期进行血电解质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每日饮水计划。

误区1:喝饮料代替水

果汁、奶茶、碳酸饮料等含糖高、热量高,不能代替白水。长期饮用可能升高血糖,诱发肥胖。

误区2:睡前大量喝水

怕夜间口渴,一口气灌两杯水?这样做反而容易影响睡眠,还可能引发夜间跌倒风险。

误区3:热天才补水,天气凉就忽略

即使不出汗,身体也在不断排水分。凉爽天气也要注意补水,不要被气温误导了喝水习惯。

水,不仅是营养素,更是身体运转的“润滑剂”。老年人每天适量喝水,是最简单、最便宜、却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保命行为”。记住:不是年纪越大越要“少喝水”,而是越老越要“科学喝水”。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年人健康核心信息》
[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北京协和医院健康科普.《老年人喝水别太少,小心脑梗来敲门》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肾病研究所.《喝水真的会伤肾吗?专家告诉你真相》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