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这段话杀死了我的懒情,读书和赚钱,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发布时间:2025-09-27 11:38 浏览量:1
这段话杀死了我的懒惰
董宇辉曾分享过一个特别实在的道理:“当你不想读书的时候,就听一听空瓶子的故事。一个空瓶子就是1毛,装上水值1块,装上饮料值2块,装上牛奶值10块,装上酒水值100块。” 这个简单的比喻,却戳中了“价值”的本质——同样是一个瓶子,它的价值从不是由“瓶子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它“装了什么”来定义。
细想之下,我们的大脑和这空瓶子何其相似。若是空空荡荡,不装一点有营养的东西,就像那只空瓶子,只能是最廉价的存在;可一旦主动往里面“装”知识、“装”思想、“装”见识,它的价值便会一步步提升。
有人说“书读多了就变得价值连城”,正是因为每一本书,都是一次对大脑的“填充”:读历史,能让我们看清时代的脉络,少走重复的弯路;读文学,能让我们读懂人性的复杂,拥有共情的能力;读专业书,能让我们提升解决问题的本领,在领域里站稳脚跟。
可反过来,如果不读书,每天只把时间耗在玩游戏、刷没营养的短视频上,大脑就会慢慢变成“空瓶子”,甚至装满“无用的碎片”。那些短暂的娱乐带来的快感,就像往瓶子里装了毫无价值的废水,不仅不能提升价值,反而会占用空间,让大脑失去接纳有用信息的能力。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跟不上时代,遇到问题时没思路,看待事情时没深度,最后真的成了“一文不值”的存在——不是人本身没用,而是大脑里的“内容”,撑不起自己的价值。
再看那只空瓶子,刚拿到手时毫不起眼,甚至会被人随手丢弃。可当它装上不同的东西,命运就彻底改变:装水,能解渴,成了生活必需品;装饮料,能调味,成了休闲时的享受;装牛奶,能补充营养,成了健康的助力;装酒水,能承载社交与品味,成了高端场合的标配。
它的外形没变,材质没变,可因为“承载的内容不同”,价值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起点高低或许有差异,但最终能走到哪里、拥有多少价值,关键在于我们愿意往自己的“大脑瓶子”里装什么。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那句通透的话:“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 读书的人,即便身处小小的房间,也能通过文字走遍山川湖海,了解不同时代的故事,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他们的“眼前”,是跨越时空、包罗万象的大世界。而不读书的人,视野只能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看到的永远是重复的日常、身边的琐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就是他们认知里的全部世界。
当然,我们也不必把读书捧得过高,它从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有人擅长手艺,有人精通技术,有人懂经营,这些都能让人活得精彩。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读书,会挡住你很多出路”。
比如遇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可能因为看不懂专业资料而错失;想拓展新的领域,可能因为缺乏基础认知而无从下手;甚至在生活里遇到问题,也可能因为没听过相似的经验、没学过解决的方法,而走很多冤枉路。读书不是万能的,却是为人生“多铺路”的重要方式。
到最后你会发现,“读书和赚钱,是人生最好的修行”。读书,是向内的修行——它能帮我们解答困惑,看清事物的本质,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不迷茫,在遇到挫折时不慌乱,真正做到“不惑”;赚钱,是向外的修行——它能让我们有能力养活自己、照顾家人,不用在需要的时候卑微求助,不用因为物质匮乏而将就生活,真正拥有“尊严”。
这两种修行,一个充实内心,一个支撑生活,缺一不可。而读书,恰恰是为“赚钱”和“更好的人生”打下的基础——只有大脑里装满了知识与智慧,才能在赚钱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也才能在人生的修行里,活得更清醒、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