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奖初评:57位院士候选人,拟新获国奖
发布时间:2025-09-27 16:38 浏览量:1
2025年既是院士增选年,也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之年。作为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奖与院士头衔关联紧密,手握“国奖”者往往在院士增选中更具竞争力。随着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出炉,一批院士候选人的学术成果获得进一步肯定。本文,高绩(ID:gaojidata)将梳理2025年两院院士候选人本年度国奖初评情况。谁有望在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同时,荣获院士荣誉称号呢?
57位院士候选人,国奖通过初评
据高绩(ID:gaojidata)统计,在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示名单中,57个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是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其中,2位候选人牵头的项目建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位候选人建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4位候选人建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从项目申报的第一完成单位看,北京大学有6个项目由院士候选人牵头,上海交通大学有3个项目由院士候选人作为第一完成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各有2个,北京科技大学等24所高校各有1个。
本届初评建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田见晖教授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他率先提出了“胚胎选种选配”代替“个体选种选配”的干细胞育种技术,该技术已成为TransOva Genetics 等国内外种业企业研发焦点,引领了动物生物育种新方向。揭示了家畜卵子核-质同步成熟调控机制,在国际上率先获得 “三步法”卵子核-质同步成熟技术专利,破解了困扰体外胚胎生产卵子成熟质量差的产业瓶颈;发现了体外受精性别失衡的关键机制,攻克了近30年来体外雌性胚胎死亡率高的难题。
田见晖教授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他还率先创建我国母猪同步繁殖调控技术体系,实现了母猪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技术和产品覆盖我国25%繁殖母猪,为我国生猪产业现代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创建了国际领先的牛羊体外胚胎高效扩繁技术体系,使我国肉羊体外胚胎扩繁技术水平与产业规模居世界前列。
上海交通大学的朱向阳教授主要从事机器人学与生机电一体化智能系统技术研究。共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朱向阳教授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据报道,朱向阳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在残疾人辅助领域得到应用,致力于为因公致残的工作者提供生活便利。此外,团队关注残疾人的心理与情感需求,不仅着力实现抓握等普通机械手的功能,更希望机械手能提供触觉和感官的反馈,让使用者感受到“这就是自己的手”。
390位院士候选人,获国奖
在2017至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名单里,有超过200位第一完成人已然成功当选两院院士,这无疑是对他们卓越科研贡献的最高肯定。与此同时,有390位第一完成人凭借非凡的成就,入围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对科研人员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而院士称号则是我国科技领域的至高荣誉。这些在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崭露头角的科研精英们,已然站在了科技前沿的关键位置,他们以卓越的科研成果和创新精神,为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5年院士增选,是他们迈向更高学术荣誉殿堂的重要契机。期待他们在未来的科研征程中持续发挥领军作用,引领中国科技攀向新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