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院士呼吁停止食用,比肥肉还伤血管,转告父母,趁早撤下餐桌
发布时间:2025-05-29 14:04 浏览量:9
►
本文183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每天一碗,痛快又营养”,你是不是也听过这样的话?
而你家餐桌上,是不是也经常出现它的身影?软糯香甜,入口即化,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爱得不得了。
可你知道吗?就是它,比肥肉更伤血管!
最近,多名心血管领域的院士和专家在不同场合公开呼吁:这种食物应当被限制摄入,尤其是中老年人群,要尽早远离它。
它就是——高糖糯米制品。
很多人误以为糯米是“养胃”的,甚至说它“补气”。但实际上,糯米是高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吃下去后会迅速升高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对心血管和代谢系统都是一种负担。
尤其是经过加工后的糯米制品,比如汤圆、粽子、糯米饭、年糕、糍粑等,大量添加糖分、油脂或者咸肉、腊肠,既高糖又高脂,简直是“血管杀手”。
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葛均波曾在媒体采访中直言:“我们现在的心血管病人越来越年轻,和饮食结构脱不了关系。”
研究显示,高糖高脂的糯米制品会导致血脂升高、血糖波动剧烈、胰岛素抵抗加重,长期下来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2型糖尿病,甚至引发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后果。
比起肥肉,这类食物对血管的伤害更隐蔽也更持久。
首先,中老年人本身基础代谢率下降,人体处理糖分和脂肪的能力减弱,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血糖飙升、脂肪堆积。
更重要的是,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血管弹性下降、内皮功能障碍等问题,一旦血管被堵,后果不堪设想。
吃一顿糯米饭,可能让血糖飙升到危险水平。北京协和医院的数据指出,在摄入糯米制品后,有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血糖可在两小时内升至13mmol/L以上,远超正常值。
你可能不知道,糯米的升糖指数(GI)高达92,而白砂糖的GI是97。也就是说,糯米升糖的速度几乎和糖差不多!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GI值超过70的食物应减少摄入频率和摄入量,而糯米无疑是“高危选手”。
如果再加上红豆沙、芝麻馅、椰浆、花生碎等高油高糖配料,吃下去的热量和脂肪堪比一块五花肉,甚至更高。
不少家庭习惯早餐吃糯米饭团、午餐吃糯米鸡、节日来个粽子汤圆,一天三顿都有糯米“陪伴”。
但要知道,糯米属于支链淀粉,消化速度快,容易引起血糖波动。长期大量摄入支链淀粉,会加速胰岛功能衰退,加重胰岛素抵抗。
如果你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或者体重超标,糯米制品更应慎重食用。
1. 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
糯米升糖快,易引发血糖剧烈波动,增加并发症风险。
2. 高血脂、高血压患者
糯米常与高脂食材搭配食用,血脂控制难度加大,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3. 肠胃功能差的人群
糯米粘性强,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腹胀、便秘、胃不适。
4. 老年人
代谢减慢、血管弹性差,糯米摄入过多易引发血管堵塞和脑卒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曾指出:“中国人饮食结构亟需调整,应减少精制碳水的摄入,提高膳食纤维比例。”
糯米正是典型的精制碳水之一,如果不加节制地摄入,将严重干扰血糖和脂质代谢。
他建议,中老年人群应尽量使用粗粮、全谷物替代糯米类主食,如糙米、燕麦、藜麦、小米等,既能延缓升糖,又能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对控制三高有益。
1. 控制频率和总量
偶尔吃一两次没问题,但不能长期当主食吃,建议每周不超过2次,每次不超过拳头大小的量。
2. 减少糖和油的添加
少放糖、少用椰浆、少加肥肉,改用瘦肉、蔬菜、杂粮搭配,减轻肠胃负担。
3. 搭配低GI食物
糯米搭配黄豆、绿叶蔬菜、坚果等低GI食材,能延缓血糖上升速度,减轻升糖冲击。
真正养生的饮食,从来不是“吃得香”,而是“吃得对”。
如果你也担心父母的血管健康,就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把糯米制品从日常餐桌上“撤下来”,不是绝对禁忌,而是明智选择。
别等到血管堵了,才想起这些“看不见的杀手”。
①. 葛均波.《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解读[J]. 中国循环杂志,2023
②. 陈君石. 精制碳水化合物对慢性病的影响及膳食调整建议[J]. 营养学报,2022
③. 北京协和医院. 糯米升糖指数及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报告[EB/OL]. 中国食品报,2023-06-1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