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毒瘤”不除,老百姓怎么敢消费?原来我们的钱都被吸走了

发布时间:2025-09-29 10:55  浏览量:1

近些年,国内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居民消费需求却持续低迷,像汽车、小家电、房子等商品价格都处于下降的通道之中。同时,居民存款总额却在持续上升。2025年上半年,中国居民银行存款暴增10.77万亿元,创下历史性新高!

而面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低迷,有不少专家提出建议:“应把银行存款的利率降为零,这样就可以迫使老百姓把钱拿出来用于投资和消费。”但事实上,即使把银行存款利率降到零,居民还是会把钱存起来不敢消费。

这主要是因为,居民存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失业、疾病等不时之需,以及应对将来养老、子女教育、买房首付等消费支出。所以,不管银行怎么降息,多数居民存款意愿不会改变。实际上,现在影响居民消费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①社会贫富差距过大;②房价削弱了国民消费能力;③电商的过度发展。而这三大“毒瘤”导致了老百姓的钱都被吸走了,居民没钱消费、不敢消费。如果这三大“毒瘤”不除,国内经济要想靠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是非常困难的。

第一,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虽然,我国GDP蛋糕越来越大,但主要还是被政府、企业给拿走了,劳动者分得的蛋糕份额比较少。此外,少数富裕家庭掌握着大量财富,多数家庭手里的资产占比很小。据招行数据显示:只有2%的家庭掌握着80%的存款,另有98%的家庭只掌握了20%的存款。

而少数富人在掌握了大量财富之后,该消费也都消费了,已经没什么可消费了。而多数老百姓手里没有多少钱,也就没有能力消费了。此外,国内居民还面临不敢消费的困境。当前多数人本来收入就不高,还要把平时省下来的钱存起来,应对未来医疗、教育、养老、买房等费用的支出。

事实上,在居民没钱消费、不敢消费的情况下,指望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实在是不切实际。当务之急,GDP蛋糕应适当向劳动者倾斜,增加居民的收入,努力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并且完善社保体系,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

第二,房价削弱了国民消费能力

现在国内房价一直是居高不下。通常二三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之比是20-25,一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之比是40。这意味着,当地居民不吃不喝几十年,才能勉强买得起房子。面对当前的高房价,绝大多数人家庭都掏光家里所有积蓄,每个月收入的40%以上都要还房贷,剩下可供支配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开销。而且,这样的生活还要持续很多年。

在这种情况下,购房家庭的消费能力被严重削弱了,指望他们大肆消费来拉动经济,这并不现实。当务之急,只有让房地产市场去泡沫化,把高房价逐步降下来,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同时,加大保障房的入市步伐,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总之,只有把高房价降下来,减轻居民购房支出压力,这样大家才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需求。

第三,电商的过度发展

现如今,国内有很多人都习惯在网上购物,主要是电商的商品价格便宜,而且还能送货上门,这样自己既能省钱,又能省下购物的时间。但实际上,如果电商行业过度的发展,那对于经济长远发展还是弊大于利。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电商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有限,通常只要两个人,租一间房子存放货物,就可以做电商了。而实体商店提供的就业岗位就要远比电商多。即使是一家小超市也要雇佣5-6名员工。此外,部分电商出售的是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在上当之后,信心受到影响,反而遏制其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即使在电商的群体当中,真正赚钱的是头部电商,中小电商都不赚钱,甚至还在亏钱。主要原因是各行业的头部电商通过价格战、广告投资等手段挤压中小商户。从表面上看,消费者虽然享受到了低价,但也间接推动了少数头部电商的财富积累,导致中小电商都赚不到钱,最终会体现在国民消费需求不足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