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重老人住院,子女取钱被阻,要求本人到场,老人在银行门口离世
发布时间:2025-05-16 08:20 浏览量:4
最近一则关于“重病老人被要求‘本人到场’取款中不幸去世”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事件发生在湖南省株洲市,涉及的银行是中国农业银行株洲田心支行。
根据家属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说法,这名老人因重病无法到场办理存款业务,却在银行的要求下仍被抬到银行,最终不幸去世。
5月14日,重病妇女彭女士的家属前往中国农业银行株洲田心支行,希望能够取出一笔定期存款。
彭女士患有糖尿病和偏瘫,长期病痛缠身。这笔定期存款金额为5万元,是她唯一的一笔存款,家属需要将其取出支付医药费。
然而,当家属将彭女士的身份证、存单和其他相关材料交给银行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要求彭女士本人亲自到场办理取款手续。
虽然家属解释了彭女士的病情,表示老人无法自行前来,但银行工作人员仍坚持要求本人到场。
在无奈的情况下,彭女士的家属最终决定将老人用轮椅推到银行,准备办理取款。尽管彭女士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差,家属依然尽力配合银行要求。
但当老人终于到达银行后,办理手续时由于健康状况恶化,彭女士在银行门口不幸去世。
事件发生后,涉事银行迅速回应称已经成立专项工作组,并配合警方调查。
银行方面表示,他们对老人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将全力配合家属处理善后事宜。然而,这一回应并未能平息舆论的质疑,尤其是关于银行服务态度。
家属在与媒体的沟通中表示,银行从未主动告知可以提供上门服务的政策,而家属在当时并不知道这一服务选项。
家属提出,如果银行能够提前告知上门服务,彭女士或许能够避免因长时间外出而加重病情,甚至可能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
一位银行内部人士透露,银行确实有上门服务的选项,但需要客户提出明确要求。这一说法与家属的描述有所不同,家属称他们并未被告知这一信息,也未被主动推荐上门服务。
家属认为,银行未能充分履行其服务义务,也未在关键时刻提供足够的人性化关怀。
从法律角度来看,银行的服务义务问题值得深思。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相关规定,银行应当为行动不便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
此外,《商业银行法》也规定,银行有义务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并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应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
在这起事件中,关键问题是银行是否将这一自律要求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流程。是否在客户提出要求时,银行及时告知其可用的上门服务选项,或者是否在家属提出困难时,主动提出解决方案。
根据家属的描述,银行没有在关键时刻提供应有的服务,反而坚持要求老人亲自到场,这无疑是该事件引发广泛质疑的根源。
银行要求老人本人到场办理存款取款的规定是否合规,也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九条,银行在进行大额存款取款时,需要核实客户身份,但也允许通过代理人办理,只要代理人提供相关证件和授权证明。
因此,银行对于是否允许代理人代为办理存款业务的规定,是基于风险防控的考虑。
在此次事件中,彭女士的家属表示,他们持有所有必要的身份证明和存单等材料,且彭女士身体状况严重,不适宜外出。如果银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是否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
一些网友提出,银行对于特殊人群是否应提供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服务。例如,是否可以在类似的情况下,通过电话或视频等方式进行身份确认,而非坚持要求老人亲自到场?
面对特殊群体,银行不仅要遵守法律规定,还应提供更多的帮助与关怀,避免制度的冷漠导致类似悲剧的发生。
希望通过此次事件,能够推动银行行业的服务改进,让金融服务更加贴近人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