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生,焉知死!也讨论一下生死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5-09-29 16:20 浏览量:1
《道德经心解》
中国人似乎很忌讳提及“死亡”的话题,在《论语》中,子路向孔子请教:敢问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意思是说:你趁现在活着,弄清楚“生”的滋味,自然也就能知晓“死”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孔子是大智慧的圣人,他的这个对答,实在是无以复加的高明了。
佛家说:“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死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人生的终极“结果”,对于这个结果的担忧,是人人发自内心的恐惧。
悟道的圣人,虽然他们一开始也担忧生死的问题,但他们却始终在“生”的角度,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只有愚昧、迷信的人,才将希望寄托在那个“莫须有”的死亡之后!
只要是从“生”的角度前进,始终就有机会,因为你当下是“灵、活”的,你可以通过一切的“蛛丝马迹”,去认知“生命”的真相。
我们重新修订后的《道德经》中,老子说:“出生入死,生之途十有三,死之途十有三,而民生生......”
意思是说,生和死,其实是同时发生的,任何人,都是同时在经历三种境界,一种是“出生”,一种是“入死”,还有一种,就是我们“民”的意识中,误以为的“存在”过程。(在道德经,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中,“民”字,都不是指现代意义的人民,而是指每个人的头脑意识,详细解读请见《道德经心解》这本书)
在伟大的道家思想看来,一切的现象,包括人本身,其实都是刹那生灭的,好比天上的闪电,划过天空的同时,它就已经消失了,只是在你的“意识”中留下了一个“存在”的影像过程而已。
弄清楚这一点儿非常重要,他让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生命”真相。
也就是说,生命并不是某种“存在”的物质,它不是什么“能量”,更不是什么“高维生命体”!它只是一种“生生”的作用而已。
这种作用,不断的生发出现象,一切的现象本来是自然出生,自然消失的,但因为“而民生生”——在我们的意识中,留下了“存在”的影像过程,于是让我们误以为生命有几十年的存活时间。
一旦认清真相,环境、境界、健康甚至说寿命,对我们而言,立马变得无足轻重了。
因为一切现象刹那出生,又刹那消灭,从这一过程来说,并没有任何实际的存在保留下来,如果非要找一个“真实”的话,唯一的,就只能是你的“觉知一念”。
生,你觉察到了,死,你也觉察到了,无论生死如何变化轮转,你的觉知性,始终如如不动,它是永恒的存在,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我读书三十几年,佛道儒,陆王心学,圆融贯通,现在叫我说,读书的唯一意义,就是尽早的认知“生命”的真相,认知了“生”的真相,也就坦然不怖“死”的恐惧。
认知这个“生生不息”的,体察观照它,你就永远不再有“死亡”,这就是生死的真相!
《道德经》说:“浴神不死”,又说:“以其无死地焉”,并不是古人浪漫,他们只是说了一些真实的情况给我们听,信不信,能不能发现真相,终归在你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