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企业都喜欢挣快钱,而华为却说不?
发布时间:2025-10-03 04:11 浏览量:1
为什么许多企业都喜欢挣快钱?像华为这样脚踏实地搞科研,提升企业实力的企业少之又少?一旦遭遇中美贸易之战,就显示出了我们的软肋?主要原因恐怕就在于:
第一,短期利益的诱惑:挣快钱肯定是短时间内获得高额回报。以互联网风口项目为例,如共享单车、美团、拼多多、饿了么等,在短时间内能吸引大量资本投入,通过收取用户押金、广告收入等方式,使资金回笼和盈利,快速积累财富,从而满足企业短期的资金需求和扩张欲望。
第二,降低风险的考量:这种挣快钱的项目,适应的是人们低端的基本生活需求,不用科研投入,耗资低、见效快、风险小,可以快速赚取差价。而科研创新投入则需要大量资金、人力和时间,耗费时间长,来钱也慢,还具有不确定性和较高的风险。
第三、市场竞争压力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会选择能够快速盈利的项目。担心投资科技项目,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为了在竞争中立足,一些企业必然会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效益。
第四、企业实力的局限性:一些企业投资人本身资源有限,既缺乏科技人才和创新意识,更不愿费力气、冒风险。且自身格局不高,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所以,它们更青睐于从事那些门槛较低、回报较快的项目。像华为这样立足长远、专注科研、助力科技强国的企业就会凤毛麟角。
而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民营企业的领头羊,占领科技强国的制高点,并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原因也主要有四点:
一是华为企业掌航人的远见卓识:华为总裁任正飞深知技术是通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早就坚持将每年营收的一定比例投入研发。持续高额投入科研,在5G、芯片、通信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众多突破,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具备领先优势。自2008年有年报记录以来至2024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高达1.4万亿元,占比达25%,2025年仅上半年华为研发投入就达969.5亿元。为企业科技创新插上了翅膀。
二是对人才选用的高度重视:任正飞坚持“人力资本增值大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理念,使华为以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在华为股权结构中,99.48%的股份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持有,任正非仅保留极少量股份,这一设计体现了华为“财散人聚”的管理理念,让员工成为公司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华为拥有了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三是强烈的责任感与危机意识:任正非始终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他的文章《华为的冬天》在企业界广为流传。在华为发展顺利时,他提醒员工要居安思危,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面对美国的多轮制裁,华为凭借此前的技术储备和多元化布局,如芯片“备胎计划”、鸿蒙操作系统等,推出系列优质产品与服务,不仅产品质量可靠、性能卓越,同时还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客户问题,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信任。成功应对危机,展现出了华为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应对危机的预判能力。
四是内外环境的大力支持:包括政策、市场、社会等方面。另外,市场对科研创新产品的接受程度也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华为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科研创新。通过任正飞准确预测,运筹帷幄、及时布局海外市场,深入了解各地市场特点和政策法规,与全球运营商和企业建立广泛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中美贸易战中,华为巍峨屹立、从容应对,在全球通信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为中华民族企业赢得了较高的荣誉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