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白猿报恩记
发布时间:2025-10-05 23:06 浏览量:1
话说蜀地多奇山,峨眉山脚下有一道险峻的山岭,名叫青猿岭。这名字听着雅致,透着股青翠的山林气,可当地山民没一个敢轻易踏进那岭 —— 老辈人传下来的话,都说岭里头住着成了精的白猿。那白猿通人性、晓事理,脾气却怪得很:但凡有人惊扰它的清净,轻则被撵出山,重则缺胳膊少腿地躺着回来。
光绪年间,山下有个猎户叫周大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猎手,一手使唤猎犬的本事出神入化。寻常野猪獐子,他早不放在心上;这人呐,本事大了心就野,听说青猿岭白猿的传说,他不但不怕,反倒动了贪念:“这成了精的畜生,皮毛筋骨定是宝贝,猎了它,下半辈子都不用愁吃喝!”
媳妇劝他:“当家的,那地方邪乎,咱不去行不?安安稳稳打些山鸡野兔,也够咱们嚼用了。”
周大柱眼睛一瞪,拍着胸脯喊:“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我周大柱还能怕个畜生?”
他不听劝,磨快腰刀、备足干粮,还特地带上副刚打的铁制猎兽夹 —— 那夹子是最好的铁匠打的,齿如狼牙,力道万钧,别说猿猴,就是黑熊踩上也甭想挣脱。他跟媳妇夸口,不出三天就拖着完整的白猿皮回来,说完领着最凶的猎犬,雄赳赳进了青猿岭。
头一天,没动静;第二天,还没动静。到了第三天傍晚,周大柱的媳妇在家门口急得团团转,忽然见村口土路上,一个浑身是血的人影摇摇晃晃走来 —— 正是周大柱。
他哪还有进山时的威风?衣裳撕得稀烂,像挂在身上的破布条;脸上、胳膊上全是抓痕,深一道浅一道;最吓人的是后背,一道伤口从左肩斜划到右腰,皮肉翻卷,血把后背全染红了。他那条猎犬,没跟着回来。
周大柱一进门就栽倒在地,昏死过去。媳妇吓得魂飞魄散,哭着喊来村民帮忙,七手八脚抬到床上。请来郎中介入,郎中一边清理伤口一边摇头:“这伤口不像虎豹咬的,倒像是被什么东西用爪子挠的。”
有个眼尖的村民,从周大柱背上的血污里拈起几根白色毛发 —— 那毛又长又韧,在油灯下泛着银光。
“白毛… 是白猿!”
村里顿时炸开锅:“肯定是周大柱惹怒了山神爷!”“活该!叫他不知天高地厚!”
周大柱在床上躺了七八天,高烧不退,嘴里净说胡话:“别抓我”“孩子不是我偷的”,颠三倒四没人听明白。他媳妇没办法,只好到镇上林秀才家求助 —— 这林秀才是读书人,开了个小学堂,为人和善,更要紧的是,他有个远房表兄在峨眉山伏虎寺出家,法号智空。
林秀才听完哭诉,也觉得蹊跷:恰好前几日,他刚满三岁的独子在后院玩耍时丢了,一家人找遍镇子内外,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如今听周大柱胡话里提 “孩子”,林秀才心里咯噔一下,觉得两件事或许有关联。他立刻写了封信,派人快马加鞭送上峨眉山,请智空和尚下山。
智空接到信不敢耽搁,虽是出家人,却也知道山野精怪的传说并非全是空穴来风。他先到周大柱家:周大柱烧得迷糊,后背伤口已开始愈合。智空仔细查看那些白毛,又问了周大柱进山的细节 —— 周大柱媳妇哭哭啼啼,把丈夫进山前的准备和吹嘘全说了。
智空捻着佛珠,心里有了计较。他没立刻进山,先在村子周围转了转,发现村外通往青猿岭的小路上,散落着些孩子吃的米花糖 —— 那糖纸,正是林秀才家常买给孩子吃的牌子。
智空对林秀才说:“施主,令郎的失踪,恐怕与青猿岭脱不了干系。”
林秀才一听,当场就要跪下:“求大师救我孩儿!无论什么代价,我都愿意!”
智空扶起他:“阿弥陀佛。救人一命乃出家人本分,只是山中之事需小心行事,不可鲁莽。”
第二天一早,智空谢绝村民陪同,独自一人进了青猿岭。他没带兵刃,只带个布袋,装着几个素饼、一壶清水。
青猿岭里林深树密、瘴气弥漫,越往里走光线越暗,静得连鸟叫虫鸣都听不见。智空凭着猎户留在路上的标记一路寻去,走了约莫一个时辰,闻到空气中有淡淡的血腥味。循着味儿找过去,只见一棵巨大的荔枝树下,周大柱带来的猎兽夹正死死扣着,夹子上血迹斑斑,旁边还掉着一撮撮白猿毛 —— 看来那白猿确实被夹子伤得不轻。
智空叹了口气:人有贪念,兽有怒火,冤冤相报何时了。
他继续往林子深处走,忽然听到一阵细微的、像孩童呜咽的声音,断断续续在深山里飘着,格外诡异。智空精神一振,加快脚步,绕过一片陡峭的石壁,眼前豁然开朗 —— 一棵更高大的古荔枝树立在山涧旁,茂密的树冠上,一个白色身影若隐若现。
智空躲在大石头后抬头望:树上果然是只巨大的白猿,通体雪白没一根杂毛,体型比寻常猴子大好几倍,蹲在那儿几乎有半人高。它右前爪血肉模糊,显然是被猎兽夹所伤,正无力垂着;而它怀里,竟真的抱着个人类幼儿 —— 那孩子穿一身红色肚兜,光着屁股,正是林秀才失踪的儿子。
孩子似乎饿了,小声哭闹。白猿显得焦躁,低头 “呜呜” 叫了两声安抚孩子,然后伸出没受伤的左爪,小心翼翼从枝头摘下颗熟透的荔枝。它不用爪子剥,怕尖利指甲伤了果肉,竟用嘴,拿牙齿细细啃开红色外壳,把一整颗晶莹的荔枝肉喂进孩子嘴里。
孩子咂咂嘴吃得香甜,立刻不哭了。白猿捡起吐出的果核,伸出舌头仔细舔舐上面残留的甜浆 —— 它自己一口果肉都没舍得吃。
智空在树下看着,心中百感交集:本以为白猿是掳走孩子的凶恶精怪,可眼前景象,分明是只慈爱的 “母亲” 在竭尽所能照顾幼小生命。
智空从石头后走出来,诵了声佛号:“阿弥陀佛。”
树上的白猿听到人声,浑身白毛瞬间炸起,一把将孩子紧紧护在怀里,龇着牙低吼,左爪亮出锋利指甲,摆出攻击姿态。
智空停下脚步,双手合十远远躬身:“猿菩萨,贫僧并无恶意。” 他声音平和安详,不带一丝火气。
白猿似乎能听懂,吼声渐渐低了下去,警惕心却没减。智空从布袋里拿出个素饼,掰成两半,自己先吃一小口,把剩下的大半块轻轻放在树下平坦的石头上;又拿出水壶喝了口,也将水壶放在饼旁边。做完这一切,他盘腿坐下,闭上眼睛念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声音不高不低,在山谷里回荡,有种让人心安的力量。
树上的白猿起初很紧张,死死盯着他,可渐渐发现这人既不靠近,也无攻击意图,只坐着念经。怀里的孩子吃饱荔枝,犯困在白猿怀里睡着了;白猿自己却饿得咕咕叫 —— 它受了伤流了很多血,又把果子全给了孩子,早已筋疲力尽。
它看着树下冒麦香的饼,又看看闭目打坐的和尚,眼神里满是犹豫挣扎。终于,饥饿战胜警惕,它抱着孩子,用三只爪子极慢、极小心地从树上爬下来,在离石头几步远的地方停下,再次审视智空 —— 见他仍闭着眼,才快速窜过去抓起素饼,又飞快退回来,三两口吞下肚,再跑去抱起水壶仰头喝了几口清水。
吃饱喝足的白猿精神好了些,看智空的眼神里,敌意消散大半,多了些好奇。
智空这时睁开眼,微笑着问:“吃饱了?”
白猿愣了一下,抱着孩子往后缩了缩。智空慢慢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个小瓷瓶:“你的伤很重,这里有些伤药,可止血消炎。” 他拧开瓶盖,一股草药清香弥漫开来,把瓷瓶放在地上,自己一步步退到十几步外:“我不会伤害你,也不会抢你的孩子。”
白猿盯着瓷瓶,又看看退远的和尚,低头瞧了瞧仍渗血的爪子 —— 剧痛让它咧嘴。犹豫很久,它还是一瘸一拐走过去,叼起瓷瓶退到树下,用嘴和左爪笨拙地把药粉倒在伤口上。清凉的药粉一接触伤口,疼痛立刻减轻,白猿发出舒服的低吟,抬头看智空的眼神里,第一次有了感激。
智空知道,已取得这只通灵白猿的初步信任。
“猿菩萨,这孩子不是你的同类。” 智空缓缓开口,“他是山下人类的孩子,父母正为他寝食难安,日夜哭泣。”
白猿抱孩子的手臂不自觉紧了紧。
“我知道你并无恶意,你救了他、喂养他,这份恩情我们都记在心里。” 智空继续说,“可他需要回到父母身边,他要吃人间饭食、穿人间衣服、学人间言语 —— 你这里虽好,终究不是他的家。”
白猿低着头看怀里熟睡的婴孩,眼神复杂:有不舍、有眷恋,还有茫然。
“你看看他的脖子。” 智空说。
白猿依言低头,见孩子脖子上挂着个银光闪闪的长命锁,锁上刻着 “林安” 两个小字。它伸出爪子轻轻拨弄锁片,似是明白了什么 —— 这孩子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的家人。
智空不再多言,静静等待。山谷里只剩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过了许久,白猿抬起头看智空,“呜呜” 叫了两声,声音低沉满是悲伤。然后它做出个让智空意外的举动:抱着孩子一步步走到智空面前,把熟睡的林安小心翼翼放在地上。它深深看了眼孩子的睡颜,用没受伤的左爪温柔抚摸孩子脸颊,最后抬头用清澈的眼睛望着智空,发出一声长而哀婉的鸣叫 —— 那叫声里,有托付、有不舍,更有信任。
智空对着白猿深深弯腰:“阿弥陀佛。猿菩萨慈悲。”
白猿又看了眼地上的孩子,转身拖着伤腿向密林深处走去,背影在夕阳余晖里,显得有些孤单。
智空抱起林安,孩子睡得很沉,嘴角还挂着甜笑。他没立刻下山,在古荔枝树下留下剩下的素饼和清水,才抱着孩子往回走。
当智空抱着林安回到山下,整个村子都轰动了。林秀才夫妇见儿子失而复得,抱着孩子放声大哭,对着智空纳头便拜:“大师恩同再造!我林家永世不忘大恩!”
智空扶起他们:“要谢,就谢那只白猿吧。” 他把山中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告诉众人 —— 讲白猿如何被猎兽夹所伤,如何忍着剧痛用嘴剥荔枝喂孩子。
众人听完都沉默了,尤其是之前叫嚷着要上山捕杀白猿的村民,个个面露愧色。
周大柱这时已能下床走路,听完讲述,黝黑的脸涨成猪肝色。他这才明白:自己那天在山里先用兽夹夹伤白猿,白猿吃痛反击抓伤他;他慌不择路逃跑时,撞见在山边玩耍走失的林安,白猿以为他要伤害孩子,才发狂攻击他、把孩子 “救” 走 —— 原来白猿不是精怪,是义兽。
周大柱走到院子中央,对着青猿岭的方向 “扑通” 跪下,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响头:“我周大柱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山中神灵!我立誓,从今往后永不再踏入青猿岭一步!若违此誓,天打雷劈!”
从那以后,青猿岭的传说变了:人们不再说那里有伤人精怪,反倒说山里住着位慈悲的白猿菩萨。
林秀才一家为感念白猿恩情,每年荔枝成熟时,都请人挑着上好的米糕和新鲜水果送到青猿岭山口 —— 从不敢深入,只放下东西遥遥拜谢。说也奇怪,每次放下的东西,第二天去看必定少些;到了第二年,山口附近的山路上,总会多出些山里特有的珍稀药材或野生菌子 —— 大家都知道,那是白猿给林家的回礼。
智空回到伏虎寺后,也时常挂念白猿。几年后的一个冬天,大雪封山,寺里香客断绝,僧人们存粮紧张。一天清晨,小和尚惊讶地发现,厨房门口堆着一大堆山里采的野山药和冻柿子,雪地上只有一行渐渐远去的、一大一小、一深一浅的爪印 —— 那浅的爪印,显然是旧伤未愈。
智空走到雪地里,看着那串脚印,双手合十露出欣慰笑容:“阿弥陀佛。”
这便是白猿报恩的故事。万物皆有灵性,你予它一分善意,它还你十分真情 —— 这个道理,到什么时候都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