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上海电气、领益智造、岩山科技、万向钱潮,谁潜力大
发布时间:2025-10-06 15:53 浏览量:1
2025年,全球机器人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第三季度融资总额达112亿元,环比增长42%。在这场资本狂欢中,人形机器人成为最耀眼的明星。
2025年被业内普遍视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据大和证券预测,中国在2025年底前将交付近7000台人形机器人。
从特斯拉Optimus Gen2的快速迭代,到中国公司依托完善的产业链奋起直追,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走向现实,一场关于谁将成为未来王者的竞争已悄然开启。
1:领益智造
先说说领益智造,这绝对是赛道里的“隐形老兵”。别人2024年才跟风布局的时候,它早在2009年前就切入机器人市场了,从工业控制机器人一路迭代到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现在人家手里的牌可硬了,伺服电机、减速器这些执行层核心技术全都有,还能提供头部、灵巧手、四肢总成这些关键硬件,甚至连高功率充电和散热方案都能搞定。
更关键的是,领益智造已经把技术变成实实在在的订单了。2025年9月刚拿下头部客户百余台整机组装订单,之前还跟汉森机器人签了长期合作,北美F客户、智元这些行业大佬也都是它的客户。财务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营收飙到442亿,同比涨了近30%,境外收入占比都到71.72%了,全球化布局比很多同行领先一大步。论当前的落地能力和业绩弹性,领益智造确实是第一梯队的选手。
2:上海电气
上海电气凭借深厚的工业制造底蕴以及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在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电气重磅发布自研人形机器人产品——“溯元”。
以“工业基因·场景定制”为开发理念,“溯元”身高167厘米,体重50千克,全身拥有38个自由度,行走速度可达5千米/小时,负重能力为10千克。
“溯元”还部署了大语言模型,实现了人机交互、任务理解等功能,可高效完成识别、抓取和搬运等工作任务。
上海电气在机器人领域的探索不止于“溯元”。双臂机器人“灵柯”凭借高精度操作、灵活协作和数据闭环能力,为制造业复杂场景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灵柯”可将工人从重复性、高强度劳动中解放出来,其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切换打磨、探伤等工具,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5倍以上。
上海电气已构建覆盖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及下游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在上游,公司联合多方合作伙伴进行关节模组、丝杠、轴承、紧固件等关键零部件研发。
旗下上海机床厂研发的200系列丝杠磨床,磨削精度达到国家标准最高等级P0级,为机器人关节和运动机构的高精度控制提供了坚实保障。
3:岩山科技
岩山科技,这是个靠“大脑”突围的狠角色。它不跟别人拼硬件组装,而是主攻AI大模型和核心技术,旗下岩芯数智的Yan架构大模型已经迭代到2.0了,能让机器人在低算力芯片上都精准理解指令,还自带“记忆模块”,学东西更快。最新发布的“灵枢S2”机器人更厉害,算力200TOPS,响应速度0.3秒级,还集成了脑机接口技术,能预判用户需求。
岩山科技的聪明之处在于找对了场景,医疗上跟协和医院搞手术辅助机器人,工业上跟比亚迪合作生产线集群,精度能到0.01毫米级别。更有远见的是,它还发起了开源生态联盟,主导了IEEE国际标准,这是要在行业规则层面卡位啊。不过它的短板也明显,2026年才计划进入临床试点,量产基地还在建设中,短期想兑现业绩有点难,但长期技术壁垒一旦建立,爆发力不容小觑。
4:万向钱潮
最后说说万向钱潮,这是个正在发力的“潜力股”。它主攻的是机器人核心部件,行星滚柱丝杠、精密减速器这些“卡脖子”的东西,已经向头部客户送样了。产能规划也很激进,2025年要建10万套丝杠产线,2026年轴承产能要到120万套。要知道,一台人形机器人得用十几个丝杠和几十个轴承,这市场空间可不小。
不过万向钱潮目前还处在“画饼”阶段,所有产品都没批量生产,还在研发测试期,业绩贡献得等2026年以后了。好在它有汽车零部件的老底子,奔驰、吉利这些客户能帮它快速切入供应链,而且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都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基本盘还算稳。
全球人形机器人竞争格局呈现出“中美领跑”的鲜明特征。特斯拉Optimus项目进展迅速,马斯克宣称特斯拉未来80%的价值将来自机器人。
中国公司则依托完善的产业链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奋起直追,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傅利叶等头部企业已取得显著进展,部分企业已完成小批量交付。
上海电气与领益智造,一个凭借工业基因与全产业链布局深耕复杂工业场景,一个依托规模化制造与全球客户合作快速扩张产能。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争中,两者正以不同的路径向同一目标迈进。
而岩山科技与万向钱潮,则需在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方能在百舸争流中不致掉队。
- 上一篇:解码三千年前的日常时光
- 下一篇:拉塞尔圆梦夜!迈凯伦提前卫冕年度车队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