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告:天冷宁可打牌,也别做这7件事
发布时间:2025-10-07 10:30 浏览量:1
我去年冬天接诊过一位五十出头的男性患者,工地包工头,来就说胃不舒服、饭量变小。我一看肝功能和影像检查,心里就咯噔一下——肝癌,而且已经是晚期。
最让我遗憾的是,他的肝癌并不是突发的,而是经过多年慢性肝炎、脂肪肝没管、酒照喝、身体不舒服也硬扛着。他以为扛过去就好了,结果这一扛,把命丢了。
还有一位退休老教师,平时生活规律,身体检查也不落下,却在一个冬天突然黄疸、腹胀。一查,也是肝癌晚期。她很疑惑,自己不抽烟、不喝酒,怎么也会得肝癌?
我们进一步询问才发现,她长期吃保健品,几种混着吃,里面含有不明成分的草药提取物,对肝脏造成了慢性损伤。这是个典型的认知误区:以为吃“养生”的东西就绝对安全。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位,是个单亲妈妈。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打拼,生活压力非常大。冬天的时候,她总说自己累、不想吃饭,身边人都劝她多休息。
等她实在撑不住来看诊时,已经腹水明显、肝功能衰竭。我们确诊她是肝癌,病程很短,但进展非常快。她的情绪压抑、长期睡眠障碍、饮食紊乱,是诱发肝癌快速发展的隐形推手。
很多人以为肝癌是“喝酒喝出来的”,但我得说一句实话:这病和冬天关系不小。寒冷季节里,不少人生活习惯变差、情绪起伏加剧、病毒活性增强,肝脏就像在“黑屋子里作战”,防线一旦崩溃,癌变猝不及防。
根据我这些年的临床经验,我把影响病人康复程度、临床发生率和认知误解率三个维度综合评估,排了这样一个反向榜单。天冷时宁可打牌、看剧、遛弯,也别做这7件“伤肝行为”。
第七名是——熬夜追剧。你别嫌我唠叨,这事我真的讲过无数次。很多病人,尤其年轻人,总觉得熬夜没啥大不了。但肝脏是个“夜里上班”的器官,它在夜间进行解毒、修复和代谢。如果你天天凌晨还在刷手机、追剧,肝脏根本没法正常工作。
研究显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增加近40%。而脂肪肝是肝癌的一大隐形炸弹。肝细胞在高压环境下长期不能修复,容易出现恶变突变。
第六名是——盲目进补。冬天是进补高峰期,尤其中老年人,羊肉汤、黄芪炖鸡、各种膏方轮番上阵。有些人本身有慢性肝病,却不懂体质,越补越虚,甚至诱发肝功能异常。补不是错,错在乱补。膏方中常含有浓缩中药成分,代谢全靠肝脏。
一旦肝功能受损,轻则转氨酶升高,重则直接加速肝纤维化进展。慢性乙肝患者尤其要警惕,盲补可能让“沉默病毒”突然活跃。
第五名是——情绪长期抑郁或愤怒。我总跟病人说,肝是个情绪器官。中医讲“怒伤肝”,其实一点也不玄。现代研究发现,情绪波动大或长期抑郁,会导致交感神经长期兴奋,影响肝脏血流与免疫功能。
长期焦虑的人,肝内免疫监视能力减弱,癌变细胞更容易“逃过检查”。有项纳入2万人数据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肝癌发病率比常人高出约27%。所以冬天别一个人闷着,宁可打牌聊天,也别窝在情绪里郁积。
第四名是——长期高糖饮食。冬天一冷,很多人变得“甜食依赖”:奶茶、蛋糕、热饮不离手。但你高糖饮食不仅增加脂肪储存,还会直接加重肝脏代谢负担。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人群,肝癌风险比正常人高出约2到3倍。
这不是吓唬你,而是临床里反复验证的结果。特别是内脏脂肪多的人,肝脏更容易发展成脂肪肝、脂肪性肝炎,最终走向不可逆的肝硬化甚至癌变。
第三名是——反复使用不明药物或保健品。这个我看得太多了。很多人觉得“吃中药不会有副作用”,可肝脏是解毒主力军,很多药物代谢副产物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特别是那些所谓“排毒养肝”的保健品,很多含有黄樟素、马兜铃酸等肝毒性成分。
你以为在保养,其实是在慢性中毒。临床上我们称这类为“药物性肝损伤”,一旦出现,很多时候是不可逆的。吃进去的东西,别只信广告,要看成分。
第二名是——长时间久坐不动。冬天一冷,很多人窝在沙发上一坐就是一天。你别不信,这种“静态生活方式”对肝脏的伤害很大。
血液循环慢、代谢率低、脂肪堆积快,这些都是肝癌的温床。尤其是办公室人群、退休老人,活动量少,肝血流供应也跟着下降,肝细胞缺血状态下更容易发生突变。有研究指出,每天坐超8小时的人群,肝癌发病率是正常活动人群的1.6倍。哪怕你每天起来走15分钟,肝脏都能轻松不少。
排在第一名的,是我最担心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酒后熬夜生闷气。这三个因素叠加,是肝癌的“完美风暴”。酒精对肝脏的损伤不解释了,熬夜我们也讲了,而情绪抑郁会让肝脏的修复雪上加霜。
而现实中,很多人一到冬天聚会多,喝酒多,回家后又因为家庭琐事或工作烦恼憋气不说话。这种状态下,肝细胞的凋亡速度会明显加快,免疫修复力严重下降。我曾有个病人,每年年底应酬多,年初体检就发现肝功能异常。三年后查出肝癌,已经无法手术。
我一直跟病人说,肝脏是个沉默器官,等它“喊疼”的时候,通常已经太晚。冬天看起来安静,却是肝病暗流涌动的时候。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至少,别让自己在最脆弱的季节里做最伤肝的事。宁可打几圈牌、聊天唠嗑、去公园走走,也别让身体一直硬撑。
肝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不只是老年人的事。年轻人、女性、白领、抑郁患者、高糖饮食者,都是我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的肝癌人群。肝癌不是突然来的病,而是你日复一日选择的结果。每一个看似无害的习惯,都是一张“彩票”,你以为中奖几率低,但一旦中了,就是血本无归。
冬天是肝病的高发季节,也是养肝的关键季节。调节情绪、规律作息、适度进补、远离隐性毒素,是你送给自己最好的“保肝礼物”。我一直相信一句话:真正的养生,不是吃得多贵,而是活得不累。
[1]中国肿瘤登记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J].中国肿瘤,2023,30(6):215-223.
[2]刘志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肝癌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29(11):921-926.
[3]王丽.情绪障碍对肝脏疾病进展的影响机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3):145-149.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