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经常睡觉前玩手机,用不了多久,可能就会“落下”8个毛病
发布时间:2025-10-08 13:20 浏览量:2
有时候,一件看似小事的习惯,背后藏着不小的代价。
前些天社区义诊,一个60多岁的工厂退休工人来量血压。我随口问了句:“你最近怎么总显得没精神?”他挠了挠头,说自己晚上总是玩到手机自动黑屏才睡,已经习惯了。
我没多说,只是叹了口气。有些病不是一下来的,是一点点耗出来的。
这几年,睡前玩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不分年龄。有的年轻人玩到凌晨两三点,有的中老年人边刷视频边打盹,手机不离手。但你不知道的是,这种习惯正在悄悄地,透支你的身体。
下面这几个问题,可能你已经感受到了——
很多人觉得,睡前玩手机,是“放松”一下。但从医学角度看,这其实是在主动扰乱自己身体的生物钟。
蓝光暴露,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导致入睡时间延后、睡眠质量下降。长期下来,人的神经系统会变得越来越“钝”,白天犯困、晚上清醒,睡得越来越晚,醒得越来越累。
睡眠不好,血压容易波动,血糖也会不稳,老年人尤其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的问题。
手机屏幕再清晰,它也不是为眼睛设计的朋友。
长期盯着手机,容易引起干眼症、视疲劳、视网膜黄斑区损伤。
特别是在昏暗环境下玩手机,瞳孔放大,进光量过多,眼底负担更重。
有些老人觉得“我只是看看视频,不玩游戏”,但其实屏幕亮度、刷新频率、近距离持续注视这些因素,对眼睛压力一样不小。
视功能一旦退化,是不可逆的。
你以为是放松,其实是兴奋。
刷短视频、看新闻、玩小游戏,这些内容会刺激大脑皮层持续活动,形成“多巴胺刺激循环”。大脑在入睡前被过度活跃,睡眠结构就会紊乱。
结果是浅睡变多,深睡减少,即使睡满八小时,也没真正“睡够”。
而老年人本身大脑代谢减慢,再加上这种额外的刺激,容易引发焦虑、记忆力减退,甚至白天出现认知模糊、反应迟钝的现象。
很多人睡前玩手机,是躺着、斜着、歪着的姿势。
这种姿势对脊柱的压力非常大,特别是颈椎长期前屈、肩部悬空,易造成肌肉劳损、椎间盘突出。
有些人早晨起床后觉得“落枕了”,其实根本不是枕头的问题,而是前一晚姿势不对、肌肉长期紧张,造成局部血流不畅。
久而久之,肩颈僵硬、手麻、头晕这些毛病就找上门来了。
睡前看情绪波动大的内容,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调节。
比如,一些老人睡前看新闻、看刺激性短视频,情绪起伏大,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夜间本应是副交感神经占主导,让心脏休息的时候,结果反而更紧张。
特别是有基础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这类刺激可能诱发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甚至夜间突发不适。
很多人边刷手机边吃夜宵,或者吃完就躺着玩手机。
这种习惯会让胃肠道的排空变慢,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胃胀、反酸,甚至夜间胃痛。
尤其是上了年纪,胃动力下降,胃酸分泌也不如年轻人,一旦消化节奏被打乱,胃病就容易“缠上你”。
手指关节也在抗议你以为只是滑动一下,不费什么力,其实反复滑动屏幕的动作,容易导致拇指、腕关节的慢性劳损。
尤其是经常使用一只手操作手机的人,拇指腱鞘发炎、腕管综合征的风险都会增加。
有些老人早上醒来手麻、手疼,以为是风湿,其实只是手机“滑”出来的伤。
手机本身的电磁辐射量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不至于致病。
但关键在于——夜间是身体修复的时间,细胞对外界刺激更敏感。
长期在入睡前接受光刺激、电磁波干扰,容易打乱体内微环境的调节节奏。
虽然不至于“立刻出问题”,但如果你本身就睡眠不好,再加上这种“扰动”,身体恢复的效率就会一步步下降。
其实,说了这么多,不是非要你立刻戒掉手机。而是想告诉你:
哪怕只是提前半小时放下手机,换成听听轻音乐、闭目养神,都会让身体慢慢回到“正常通道”。
睡前别吃太多、别喝浓茶咖啡,保持卧室通风安静,把手机放远一点,关掉通知。
别小看这些“琐碎”的动作,它们才是真正的“养生”。
人不是一下子变老的,是一点点被生活的细节拿走健康的。
睡前玩手机,看起来是小事,其实它背后牵动的是整个人的节律、器官、系统。
你每天晚上的“放松”,如果方式不对,可能就是身体白天越来越疲惫的原因。
不是不让你用手机,而是要用得有节制、够聪明、会选择。
健康,不是靠“补”,而是靠“少损”。
参考文献:
[1]李颖,王永涛,刘芳,等. 睡眠卫生行为与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 41(5): 489-493.
[2]张玉红,赵蓓,李沛. 长期睡前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 31(4): 564-568.
[3]王廷芬,周丽霞,李明. 晚间使用电子设备对青少年睡眠节律的影响[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1, 29(2): 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