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娜: 被光照亮过的人,正在把光传递出去 |1879计划年度人物

发布时间:2025-10-09 19:37  浏览量:1

1879计划作为中国心理咨询师社会化培养模式标准建设项目,致力于依靠科学、系统、严谨的教学,培养自信、优雅、从容的心理咨询师。

十年间,一批又一批心理咨询优秀从业者在这里丰满双翼,展翅翱翔。1879计划的价值,在他们身上得以传承、播散。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上,六位学员荣获2025年1879计划年度人物称号,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缘起:一次咨询,种下助人的种子

2019 年,彭娜遭遇婚姻变故,陷入人生的至暗时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走进武汉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室,10 次咨询成为照亮她生命的光。“咨询师没有居高临下的指导,只有全然的接纳与信任,她始终相信我有走出困境的力量。” 多年后,当彭娜系统学习心理学,才知晓这份温暖正是 “人本主义” 的核心要义。也正是这次被治愈的经历,在她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我要成为这样的人,用专业帮助更多身处困境的人。”

彼时的彭娜,本科至研究生均非心理或教育专业,要实现这个心愿,必须从零构建知识体系。她先是报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与教育发展心理学在职博士高级研修班,用 4 年时间攻克 26 门课程,不仅夯实理论基础,更明确了研究方向;接着,她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系统学习动力催眠、房树人投射测验等实用技术,却发现碎片化学习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直到 2022 年,她通过 1879Pro 导师面试,开启为期 3 年的系统学习 —— 这一次,她终于找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

“1879Pro 像一扇全景窗,让我看到心理咨询的多元维度。” 彭娜至今记得首次参与个案演练的震撼:精分、CBT、家庭系统等不同流派的导师,从各自视角拆解案例,从个案概念化到技术运用,再到咨询关系构建,每一个细节都让她豁然开朗。也是在这里,她深刻领悟到:“好的咨询师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看见人’的能力 —— 看见来访者的痛苦,更看见他们未被发掘的韧性。”

彭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级研修班

心理咨询师

动力催眠师

全息绘画投射分析师

个案咨询:216 人次的 “心灵守护”

2022 年 12 月起,彭娜利用业余时间,在张家界市永定区教育局心理指导中心坐班,为儿童及家庭提供公益心理咨询。每次 50 分钟的咨询,她总是提前 10 分钟到场整理记录、调整状态,咨询结束后又花半小时复盘优化。截至目前,她独立负责个案 43 例,提供咨询 216 人次,其中近 2/3 为公益服务。

来访者中,有因校园霸凌出现抑郁情绪的初中生,有因亲子冲突拒绝上学的孩子,也有经医院精神科转介的患者。曾有个女孩,因父母离异封闭自己,首次咨询全程沉默。彭娜没有急着 “解决问题”,而是用游戏治疗打开孩子心扉,再通过家庭系统咨询引导父母理解孩子的恐惧。三个月后,女孩主动发来一幅画:太阳下,她和父母手牵手。“那一刻我明白,咨询不是‘拯救’,而是帮来访者找回自己的力量。”

科普宣传:让心理健康知识走进大众

彭娜深知,比起个案咨询,科普能让更多人受益。2022 年疫情管控期间,她与 1879Pro 同学联手,在 “芳登心理” 直播间开设 12 期儿童心理健康公益课,从 “常见心理问题识别” 到 “亲子沟通技巧”,用通俗语言和真实案例,帮家长读懂孩子情绪。有家长留言:“原来孩子发脾气不是‘不听话’,是压力太大了,谢谢彭老师让我学会倾听。”

同时,她与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合作,为胃肠乳甲外科的乳腺癌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癌症患者要面对身体痛苦,家属也易出现‘配偶综合征’。”彭娜用认知行为疗法帮患者调整 “我没救了” 的消极认知,用团体支持让家属感受到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医院科室主任评价:“彭老师的介入,让患者治疗配合度提高,笑容也多了。”

成长:1879Pro 的三年,一场 “见自己、见众生” 的修行

回顾在 1879Pro 的三年,彭娜说:“这不是简单的‘上课’,而是一场‘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修行。”在这里,她不仅收获专业成长,更找到了作为心理咨询师的 “立身之本”。

1879Pro 丰富的督导资源,是彭娜眼中最宝贵的财富。“许育光老师的精分动力取向督导,让我学会从‘潜意识’理解来访者;张海音老师的危机干预课,教会我在紧急时刻稳住阵脚;王中会老师的系统观,让我看到家庭互动对个体的影响……” 曾有一次,她遇到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正是靠着在 1879Pro 学到的危机干预技术,先稳住孩子情绪,再联动学校、家庭建立支持系统,最终帮孩子走出困境。“没有督导老师的指导,我可能会慌了手脚。”

更让她感动的,是 1879Pro 营造的 “安全共同体”。在这里,她可坦诚分享咨询中的挫折 —— 如 “来访者脱落时的自我怀疑”“反移情带来的情绪波动”,同学们不会评判,只会给出建设性建议;老师们也会用自身经验告诉她:“咨询师不是‘完美的神’,接受不完美,才能更好帮助别人。”这种支持,让她在面对职业耗竭时,总能重新找回力量。

三年学习,也让彭娜对 “咨询师边界” 有了更深理解。“以前我总想着‘帮人帮到底’,甚至在咨询外回复来访者消息。” 但在督导老师提醒下,她逐渐明白:“清晰的边界不是‘冷漠’,而是对来访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如今,她会提前与来访者约定咨询时间,咨询外的紧急情况通过固定渠道沟通,“这样既能保证咨询效果,也能保护自己的心理能量,才能走得更远。”

反哺:把 “小爱” 汇成 “大爱”,让公益成为生活常态

“被光照亮过的人,更要记得把光传递出去。”这是彭娜常说的话。除了心理咨询公益服务,她还将这份 “爱” 延伸到更多领域:曾作为单位党支部书记在单位指导下组织开展支部乡村书籍捐赠活动,为乡村孩子送去知识;作为个人,她定期关爱当地先天残疾儿童,为康籁星残疾人康复学校捐赠 4500 元购买教学物资;她还将部分咨询收入捐给心理健康公益项目,“我希望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心理咨询。”

在康籁星残疾人康复学校,老师们记得彭娜的细心:她不仅捐款,还特意了解孩子需求,“她问我们‘需要什么教具’,还亲自来学校看场地,怕买的东西不实用。” 有老师说:“彭老师不是‘走形式’,她是真的关心这些孩子。” 而彭娜则说:“看到孩子们用我买的教具学习,我比谁都开心。这些孩子虽有先天困难,但他们的笑容和普通孩子一样灿烂,值得被温柔对待。”

如今的彭娜,仍在 “工作”“学习” 与 “公益” 间忙碌平衡:白天处理集团业务,晚上和周末要么接待来访者、准备公益课,要么修改课题报告。有人问她:“这么累,值得吗?” 她笑着说:“当看到来访者重拾笑容,看到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看到残疾孩子用教具拼出第一个图案 —— 所有的累,都变成了值得。”

从 2019 年走进心理咨询室的 “来访者”,到如今守护家乡心灵健康的 “公益人”,彭娜用经历证明:心理学不仅能 “治愈自己”,更能 “照亮他人”。在张家界的山水间,她如同一颗种子,用专业扎根,用爱心发芽,让心理健康的 “绿荫” 覆盖更多需要的人。

“未来,我想继续深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把‘自然疗愈’研究做深做实,让张家界的山山水水,不仅吸引游客,更成为‘身心灵’疗愈的胜地。” 彭娜眼中闪着光,“只要有人需要,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 因为这不仅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初心’。”

1879计划——

中国心理咨询师社会化培养模式标准建设项目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评审通过

如何报名“1879计划”课程?

扫码提交信息等待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