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任提醒:过了60岁后,宁可打打麻将,也别随意做5件事

发布时间:2025-10-10 13:17  浏览量:1

本文186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60岁以后,什么最值钱?不是钱,也不是房子,而是你的身体。”这句话,是北京协和医院一位老内科主任常挂在嘴边的忠告。他说,人的身体就像一台用了几十年的老车,看上去还能跑,其实早就暗藏隐患。年纪一大,很多看似无害的小习惯,反而可能成为引发大病的“导火索”。

他甚至开玩笑说:“这个年纪,宁可天天和老朋友打打麻将,也别随便做以下这5件事。麻将最多伤眼伤神,下面这些事,可能真要命。”到底是哪5件事?我们一件件来说清楚。

很多老人一听说“长期吃药不好”,就擅自停药,尤其是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的控制药物。一旦停药,身体会出现反跳效应,血压、血糖迅速飙升,极易诱发 脑卒中 或 心肌梗死。

医院曾统计,超过一半的突发性脑卒中患者,近期有擅自减药或停药行为。医生强调,慢病药物不是感冒药,不能“好了就停”。尤其是降压药,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大,突然停药容易发生“血压反弹”,导致血管破裂或心脏负荷骤增。

医生建议:任何调整用药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听信偏方或街头传言。

很多人觉得饭后“溜达溜达”能助消化,尤其是退休后时间多,吃完饭立刻出门走路。但对老年人而言,这种习惯可能危害极大

饭后,胃肠道需要大量血液参与消化。如果此时开始活动,血液被分流到四肢,容易导致胃肠供血不足,引发 消化不良、腹胀甚至 胃痉挛。

更严重的是,本身有冠心病或脑动脉硬化的老人,饭后散步可能诱发心绞痛或脑供血不足。国内多起老年人猝死案例中,就有饭后活动猝倒的情况。

医生建议:饭后应在室内静坐30分钟,等食物初步消化后再外出活动。

很多老人怕冷,喜欢每天洗热水澡或长时间泡脚,感觉既舒适又养生。但如果方式不当,反而可能引发低血压甚至晕厥

洗澡或泡脚时,热水会导致外周血管扩张,血压迅速下降。老年人本身心功能减弱,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特别是洗澡时突然站立,极易出现头晕、摔倒,甚至“浴室猝死”。

据《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超过20%的跌倒发生在浴室内,且多和洗澡水温过高或站立不稳有关

医生建议:洗澡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水温不超过40℃;泡脚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避免泡到出汗、头晕。

很多老人为了省事,尤其晚上不想起夜,强忍尿意。但这种习惯对膀胱和肾脏都是极大伤害。憋尿时间一长,膀胱内压力升高,容易导致尿液反流,细菌进入尿道甚至肾脏,引发 尿路感染 或 肾盂肾炎。老年女性更容易因此患上 间质性膀胱炎,出现尿频、尿急、下腹坠痛等症状。

更严重的是,频繁憋尿还可能诱发心律不齐,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研究发现,憋尿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易诱发 心梗 或 脑卒中。

医生建议:定时排尿,晚上尽量少喝水,但不要强忍尿意。如有夜尿增多,及时就医排查 前列腺增生 或 糖尿病 等问题。

有的老人一退休就“发力健身”,早上跑步、打拳、跳广场舞样样不落,甚至还要挑战“倒走”、“平板支撑”。运动本是好事,但如果方式不当,反而可能成为“夺命运动”

首先,许多老年人心肺功能下降,剧烈运动时容易出现 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甚至诱发 心源性猝死。特别是清晨气温低、血压高,更是心梗高发时段。

其次,独自运动一旦摔倒或突发疾病,无人及时发现和救助,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疾控中心曾发布数据:老年人运动猝死事件中,有近70%发生在清晨独自锻炼时

医生建议:运动要量力而行,最好有家人陪同。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八段锦等,避免剧烈或挑战平衡力的动作。

很多人以为,养生就是吃保健品、练气功、刮痧拔罐。其实,真正的养生,是避开伤身的生活习惯,尊重身体的变化规律。

内科主任说得好:“这个年纪,最好的‘长寿药’,不是花钱买的补品,而是你对身体的敬畏。”

所以,宁可和朋友打打麻将聊聊天,也不要逞强做这5件事。麻将虽小,能动脑、能社交、还能解闷,比一个人乱折腾安全多了。身体是一辈子的事,别用一时的不当行为,换来晚年的病痛折磨。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健委.《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23年版
[2]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急性脑卒中患者用药依从性评估》.2021年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研究》.2020年
[4]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老年人运动指南》.2022年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