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士提醒:过了65岁后,宁可打打麻将,也别在家随意做7件事

发布时间:2025-10-11 17:51  浏览量:1

本文2079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人老了,图个舒服。”这句话没错,但倘若“舒服”的方式选错了,反而可能把健康越过越差。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老年病专家曾提醒,老年人最怕‘不动、乱补、瞎忙’。很多人退休后觉得终于“自由”了,时间多了、事情少了,便把日子过得随性起来。但实际上,过了65岁,身体进入“高风险模式”,一些看似平常的小动作、小习惯,可能正默默拖垮你的健康。

说句实在的,与其窝在家里做这些“伤身事”,不如去打打麻将、下下棋,反倒更利于身心健康。

下面这7件事,希望你一个也别做。

不少老人退休后,活动量骤减。饭后倒头就睡、整天坐沙发看电视,一动不动一整天。

医学研究早已证实,久坐、久躺是导致肌肉萎缩、血栓形成、肺功能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人,基础代谢率下降,肌肉量每年自然流失3%~5%,如果再不运动,很容易跌入“衰弱综合征”的陷阱。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老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广场舞,哪怕只是遛弯,也好过“葛优躺”。

“我感觉好多了,先不吃药了。”
“药吃多了对肝肾不好,还是少吃点。”

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在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但实际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症状消失不代表病情好转,而是药物在起作用。

一旦擅自停药,血压骤升、血糖失控、心率紊乱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时可诱发脑梗、心梗甚至猝死

根据《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规范用药,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

不少老人觉得“吃得越清淡越健康”,于是拒绝油脂、忌口肉类,只吃蔬菜稀饭。

但你知道吗?65岁后,如果仍然吃得过于清淡,很容易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合成肌肉、免疫细胞的能力。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老年人每日应摄入60~80克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同时,适量脂肪摄入对维持激素水平、神经功能都是必要的。

清淡≠清水煮菜,营养均衡才是长寿关键。

很多老年人钟爱热水泡脚、泡澡,甚至一天两次,觉得这样能“通经活络”。

但医学上早已提醒,65岁以上人群血管弹性减弱,热水刺激容易引起血管扩张,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或晕厥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老人,泡脚水温不宜超过40℃,泡澡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浴室要通风良好,最好有人陪同。

如果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沐浴,平躺休息。

“灵芝粉能调血压、蜂胶能降血糖、某某丸包治百病……”这些广告看似夸张,却仍有无数老人上当。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2022年全国共查处保健品虚假宣传案件超万起,涉案金额超过10亿元。

权威机构反复强调:保健品不是药物,不能替代治疗,更不能随意长期服用。

任何声称“包治百病”“无副作用”的产品,都值得你提高警惕。真正想保健,科学饮食+规律生活+规范用药,才是正道。

“反正没啥事,困了就睡。”很多老人白天一躺就是几个小时,结果到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这种“昼夜节律紊乱”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加重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

老年人本身褪黑素分泌减少,入睡本就比年轻人困难,若再白天睡太多,就更难在晚上入眠。

建议:白天午睡不超过30分钟,晚上10点前上床,保持规律作息。可以在白天适当晒晒太阳,帮助调整生物钟。

“我身体还行,扫院子、爬梯子都不在话下。”可现实是,65岁以上人群因跌倒导致骨折、住院、卧床的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4000万老年人发生跌倒,其中近30%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骨折。

家中如需打扫卫生、高处取物,最好有人陪同或协助。地面尽量保持防滑,避免电线乱拉、物品阻碍。

别逞能,别冒险,“不摔跤”比“多干活”更重要。

你可能没想到,适度的社交活动、轻松的娱乐方式,能有效延缓大脑老化,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一项发表于《国际老年精神病学期刊》的研究发现,每周至少参与2次社交活动的老年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降低约23%。

而麻将、象棋、广场舞,恰好提供了社交、运动、思考的三重刺激,比闷在家里“养生”,更能养神、养脑。

当然,前提是:不过度、不熬夜、不赌博。

写在最后

65岁以后,身体确实大不如前,但养生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对的事”。别把健康交给命运,更别交给错误的习惯。宁可出门打麻将,也别在家里做这7件“慢性自残”的事。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第5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通报》.2022

中国高血压联盟.《高血压基层防治管理指南(2022年版)》

王陇德.《中国老年人健康蓝皮书》.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