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吴石案的三位都有烈士封号,只有聂曦没有被追封?

发布时间:2025-10-17 21:15  浏览量:1

1950年6月10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于台北马场町刑场就义,史称“吴石案”。此案中,吴石、朱枫、陈宝仓三人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而聂曦的烈士追认却长期悬置。这一差异的背后,交织着隐蔽战线工作的特殊复杂性、历史证据的缺失以及烈士评定标准的严苛性。

聂曦那个身份挺特殊的,吴石身边的人,秘书那种,干的活就是传情报联络,都是单线任务,基本不留痕迹,档案里写得明白,被抓之前,暗号本那些东西,都给处理干净了,入党申请书也找不到了,时间任务这些关键点,一点纸面证据没有,烈士认定,那个规定又挺死板的,牺牲得有故事,有证据链才行,聂曦这边,材料是断开的,审查自然就卡住了。

吴石、朱枫、陈宝仓那几位,材料就特别全,吴石官大,国防部参谋次长,给的情报直接影响战役,朱枫是华东局的交通员,任务都有存档,陈宝仓在香港民革那边,好多活动都有档案,申报烈士,那个链条是完整的,聂曦干的活,全在幕后传递,太隐蔽了,知道的人本来就少,吴石能证明,可吴石一牺牲,证言也就断了。

烈士评定,程序走起来挺绕的,按条例,死者单位、家里人、事发地都得交材料,一层一层往上核,聂曦出事那会,他老婆孩子都在大陆,台湾那边根本没人认领,遗体没人管,骨灰存了好些年,还是最近才有亲属去安葬,申报的那个主体都找不到,程序压根就启动不起来,还有学者提过,说聂曦审讯时有配合,这事被解读成立场问题,其实他是为了保护整个情报网,结果反倒影响了他坚强不屈形象的认定。

从历史上看,吴石案的烈士追认也拖了很长时间,就怕牵连到其他人,一直到1973年才追认,朱枫身份清楚,家属又没在台湾,牺牲那年就评上了,聂曦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他的贡献党内是知道的,可资料得一点点挖,一直到这几年,台湾那边的档案解密了,一些亲历者写回忆录,他入党的事,牺牲的细节,才慢慢拼凑清楚。

聂曦迟迟没评上烈士,说白了就是现实和制度对不上,名字虽然没在证书上,可北京的无名英雄广场,台湾的纪念馆,那支钢笔这些东西,已经是一种纪念了,这种没有声音的荣耀,恰恰就说明了隐蔽战线的特点,贡献不是马上就公开的,信仰是放在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