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怒批:70岁后体检别当冤大头,查这4项就够了!

发布时间:2025-10-18 12:23  浏览量:1

李兰娟院士最近又把一件事儿给说明白了,过了70岁,体检千万别再搞“大扫除”了,恨不得把全身零件都拆下来检查一遍。查得越多,心里可能越毛,钱包越瘪。年纪大了,身体这台机器零件老化,有些数值有点波动太正常了。瞎查一通,最后查出个“没病的病人”,钱白花,人还跟着遭罪。真正的重点,就四个: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代谢指标、肿瘤筛查。这四项才是决定你晚年能不能到处溜达的“核心配置”。

就在去年,一位72岁的老爷子,体检查出一堆“向上”的箭头,什么轻度贫血、胆固醇边缘高、肾功能轻微异常。家里人吓得魂飞魄散,连夜挂专家号,跑了三家医院,结果医生都摆摆手,说这是年龄相关的正常变化,定期观察就行。可折腾了大半个月,老爷子自己先扛不住了,天天失眠心慌,吃不下饭,精神头一下子就垮了。这种误查、过查,简直就是给老人本就脆弱的神经上再踩一脚,纯属没事找事。

年纪一大,血管就像用了几十年的老水管,内壁全是水垢,又脆又堵。心脑血管这块必须得查。血压、血脂是常规操作,心电图、颈动脉彩超才是重头戏。特别是那个颈动脉彩超,能直接看到血管里有没有长“垃圾斑块”。别等哪天头晕眼花、走路画龙了才想起来,那时候可能就晚了,血管里的“交通堵塞”可不是闹着玩的。

肝肾功能是身体的“化工厂”和“污水处理厂”,天天处理你吃进去的药、喝进去的酒。抽血查个肝酶、肌酐、尿素氮,就能知道这两个厂子是不是在超负荷运转。很多老人一把一把地吃药,这项检查绝对不能省。代谢功能这块,主要就是跟血糖血脂较劲。这俩玩意儿跟你的饭碗关系最密切,控制不好,不光是大事儿找上门,平时都可能让你浑身没劲、脑子发懵,记不住孙子的名字。空腹血糖得看,糖化血红蛋白更得看,它能反映你最近两三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比单次测量靠谱多了。

最后是肿瘤筛查,这个得像排雷一样小心。肺癌是老年人的头号杀手,做个低剂量螺旋CT,能早点发现肺里的小结节。结直肠癌做个肠镜,虽然有点难受,但能直接把息肉切了,把癌变风险扼杀在摇篮里。男的别忘了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女的定期做乳腺钼靶和宫颈涂片。这些检查不是诅咒你生病,而是给你一个提前防御的机会。

很多人查完体检报告,人还没事,心先垮了。看见尿酸偏高就怕痛风,看见白细胞降低就怀疑自己得了白血病。这些数值受天气、心情、昨天吃了啥影响都很大,一次偏高说明不了啥。医生最怕的就是这种“被数字绑架的健康焦虑症”。隔壁的王阿姨,体检报告年年漂亮,结果突然有一天走路发飘、手抖。一问才知道,她的“养生秘籍”全是网上抄来的:早上空腹一杯蜂蜜水,中午吃水煮菜不放盐,晚上还必须来点红酒软化血管。这哪是养生,这是作死。蜂蜜水升血糖比坐火箭还快,不吃盐容易低钠,夏天出门遛弯直接晕倒,红酒里的酒精对老年人来说就是纯纯的负担。体检的意义不是为了找茬,而是为了图个心安,知道自己的身体还在可控范围内。别让一张纸,绑架了你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23年)[R].北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

2. 李兰娟,张文宏.健康老龄化与精准健康管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1):8-12.

3.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人健康管理指南(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