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运河救人事引争议,女子举报男子侵权

发布时间:2025-10-19 16:22  浏览量:1

浙江杭州运河边,高先生夜路时听见有人落水,当即跳河将女子救上岸,自己脚底被碎石划伤,还悄悄去医院打破伤风。事后他发救人视频作纪念,没成想竟被被救女子以侵犯肖像权举报,视频下架,这份善意也让他心里不是滋味。

这事一出来,不少人都替高先生委屈,核心观点就是“善意不该被冰冷的规则泼冷水”。就像平时在公交上,有人看到老人拎着重物主动让座,还顺手帮老人把东西放到座位旁,事后发朋友圈提了句这事,总不能被说“侵犯老人肖像”吧?救人本是冒着风险的暖心事,一句感谢没有就算了,反而被举报,换谁心里都凉。

另一个能引起共鸣的观点是“维权要分场合,别寒了好人的心”。比如在菜场里,有人看到小偷扒窃,当场制止还帮失主追回钱包,路人拍了视频发群里提醒大家防偷,若失主反过来举报拍视频的人,以后谁还敢站出来帮忙?被救女子维权没错,但对着救自己的人用,反而让“维权”变了味,寒了愿意伸出援手的人。

要避免这类“救人反遭难”的事,首先得给善意留些“缓冲空间”。比如大家发相关视频时,可先给当事人面部打码,既保留事件真实性,也避免侵犯肖像权,就像拍公益视频都会做模糊处理,既传递善意又不越界。

其次,被帮助者该多些感恩之心,少些“过度维权”。要是被救女子看到视频后,先联系高先生说声感谢,再委婉提肖像权的事,高先生大概率会主动下架或修改视频,没必要直接举报,一句感谢能让善意延续,也能减少矛盾。

最后,平台也该出台更灵活的处理机制。遇到“救人视频被举报”这类情况,可先联系视频发布者核实情况,给出修改(如打码)的时间,而非直接下架,既保障当事人权益,也不轻易否定善意行为,让平台成为善意的“守护者”而非“终结者”。

总之,善意不该被举报浇灭,维权也得讲情理。提醒大家:不管是救人还是发视频,多留点心,也多给善意一点温度,才会有更多人愿意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