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李政道同获诺奖,却一生不相往来,最后为何连手都没握?
发布时间:2025-10-21 09:46 浏览量:1
2025年10月,杨振宁在北京走了,享年一百零三岁,一年前,李政道在旧金山离世,九十八岁,他们是第一个拿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也被全世界的物理圈当成一对天才搭档,可从1957年以后,两人再没一起露过面,也没说过一句和好的话。
他们刚认识的时候,关系好得跟亲兄弟一样,194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杨振宁二十七岁,李政道二十三岁,常蹲在草地上争论,吵完又一起写论文,奥本海默看了说,这两个人真是科研上的好搭档,1956年,他们一起推翻了大家一直信奉的宇称守恒定律,吴健雄做了实验,证明他们是对的,第二年,他们拿了诺贝尔奖,全世界都震惊了。
可拿到奖后,问题就来了,李政道说这想法是他先提的,杨振宁说这是两人一起想的,谁该排第一,谁出的力多,各说各的,时间一久,心里的疙瘩越缠越紧,连朋友都做不下去了,后来各自写回忆录,提到对方时,话里都带着冷意,句句都像在较劲。
这不只是性格不合,背后有更实在的原因,那时候华人科学家在国际上没什么地位,拿个诺奖难得很,这奖不是一个人的事,关系到整个民族的体面,谁都想说自己最该得,国内领导几次出面劝和,说是为了国家科技的面子,可这话一听,两人心里更堵了,他们不是不想和好,是觉得自己的辛苦,没人真懂。
1980年代国内办活动,想请他们俩一起出席,每次总是一个人答应了,另一个死活不去,李政道总说自己的功劳没被算进去,杨振宁就说自己没存心,只是大家看的不一样,两人都有凭有据,不是瞎说,他们不是小气,是心里那道沟,怎么也跨不过去。
科学界现在不一样了,论文署名得说清楚谁干了什么,谁是第一作者,谁是共同作者,都得明明白白,这都是因为以前吃过亏,居里夫妇合作得很好,可惜妻子早逝,没来得及闹翻,霍金和彭罗斯也吵过,但一直互相留着面子,杨李两人本事都大,可感情终究没撑住。
他们的理论到现在还在用,粒子物理、希格斯机制,都躲不开他们当年做的那些事,教科书里,他们的名字一直并排写着,中国科学馆的墙上,还贴着他们1957年的那张合影,可那张照片之后,再没拍过新的,周恩来劝过,邓小平也亲自安排过,都没能让两个人再坐到一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