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朝奇案:少女遭奸自尽,父亲告御状扳倒吸毒按察使
发布时间:2025-10-21 15:19 浏览量:1
嘉庆二十三年七月,山东宁海州(现在牟平、文登那一带)的曹家,半夜里出了大事。
曹家老爷子曹德纬就一个女儿,十六岁的曹三姐,知书达理模样还好,就是眼光高没嫁人。
前阵子邻居孔高氏因为丈夫外出做工不敢独居,求着住进曹家,跟曹三姐作伴。
曹家这是好心帮邻里,可谁能想到,这孔高氏心里打的是坏主意。
孔高氏七月十六号住进来,才八天,七月二十四号半夜,就偷偷把一个叫苏援基的独身男人领进了曹家。
她先开了院门,又开了曹三姐的房门,眼睁睁看着苏援基在房里侵犯了曹三姐。
现在没法确定苏援基是给了孔高氏钱,还是俩人本来就有私情,史料没写这些,但不管咋说,这俩人干的事,真是丧尽天良。
在清代,女性把贞洁看得比命还重,曹三姐本来性格就孤傲,出了这种事,她觉得自己成了“残破之躯”,不光没法见人,还连累父母丢脸。
十六岁的姑娘一时想不开,当天夜里就上吊自尽了。
女儿没了,曹德纬哭得肝肠寸断,一夜之间头发都白了,可他没垮,连夜写好诉状,跑到宁海州衙门击鼓鸣冤,就想让衙门抓凶手,给女儿报仇。
本来这案子不算复杂,就是一起强奸致人死亡的案子,州衙也派了衙役和仵作去查,很快就查清了情况,还准备发逮捕令抓孔高氏和苏援基。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曹家一个远房表嫂曹李氏突然跳了出来,说自己是曹家人,知道内情,还说曹三姐平时就不检点,跟苏援基早有不正当关系,这事儿不是强奸,是“和奸”。
搞不清这曹李氏是被苏援基收买了,还是本来就跟他是一伙的,她这一句话,直接把案子的性质改了。
清代法律里,强奸是大罪,严重的得砍头,可和奸顶多就是打几板子,而且要是和奸,曹三姐的死就跟苏援基没关系了。
州衙居然就信了曹李氏这一面之词,直接按“和奸”结了案。
曹德纬在衙门口磕得头都破了,求衙门再查查,可衙役不光不搭理,还拿棍子把他赶了出去,叫他别再来闹事。
手里攥着那份结案文书,上面每一个字都像刀子扎心,曹德纬知道,在州衙这儿,女儿的冤屈是没法申了。
他只能揣着诉状往山东省城跑,去找按察使司,这可是省级最高的司法机构,他想着这儿总能给个公道。
可到了按察使司,曹德纬又碰了一鼻子灰。
当时的山东按察使叫张五纬,正三品的官,按说该管这事,可他一听说曹德纬是跳过登州府直接来的,立马就不乐意了。
清代告状有规矩,得从州到府再到按察使司,不能越级。
张五纬听完案情,直接说州衙都定案了,你这是无中生有妄告状,当场就把曹德纬撵了出去。
这张五纬的官声差到离谱,山东官场里没人不知道他不干事。
之前有个叫刘东里的知县,实在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居然跑到按察使司里当众骂了他一顿。
知县敢骂按察使,这在古代真是千古奇谈,可张五纬居然能忍下来,就当没这回事,可见他平时多不作为。
登州府的官员听说曹德纬去按察使司告状了,心里特别慌。
他们怕曹德纬再往上告到巡抚衙门,到时候巡抚怪罪下来,他们可担不起责任。
于是赶紧跑去跟张五纬请示,张五纬说那就想办法把曹德纬稳住。
最后,登州府居然给曹家送了一块“忠孝传家”的牌匾,说这是给曹三姐的荣誉,想让曹德纬就此罢手。
这牌匾根本不是啥荣誉,清代的“忠孝传家”牌匾,一般是朝廷赏给那些忠孝双全的人的,是多大的体面啊。
可现在登州府用它来堵曹德纬的嘴,把好好的荣誉变成了封口费,这不是拿“忠孝”当遮羞布嘛。
曹德纬看着那块牌匾,心里比谁都清楚,在山东这块地方,他是没法给女儿讨回公道了。
本来想在山东把事解决了,可后来发现,这根本不可能。
曹德纬咬咬牙,决定去北京告御状,也就是清代说的“京控”。
那时候交通不便,从山东到北京,一路上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可他啥都顾不上了,满脑子就一个念头,让女儿的冤屈被皇上知道。
几个月后,曹德纬终于辗转到了北京,敲响了都察院的大门。
都察院不敢怠慢,很快就把这个案子上报给了嘉庆皇帝。
嘉庆这人,能力确实一般,算不上啥有作为的皇帝,但他的道德感还挺强,见不得这种没天理的事。
他看完案子材料,立马就发现了疑点,还在奏折上批了话,要是曹德纬真的是妄告状,登州府为啥要给他牌匾安抚?这情节太可疑了。
案子一下子就成了御案,嘉庆马上派了钦差去山东查案。
而且他怕地方官员串通起来瞒报,特意安排了三个钦差,明着派礼部右侍郎李鸿宾去查,暗地里又派了领侍卫内大臣景安,还有以打击贪官出名的帅承瀛。
帅承瀛之前还办过复杂的徐文诰案,办案能力没话说,有他在,想糊弄都难。
三个钦差一到山东,立马就开始彻查。
没花多少时间,案情就水落石出了,孔高氏确实是收了苏援基的钱,才帮着他侵犯曹三姐,曹李氏作伪证,也是因为拿了苏援基的好处。
真相大白后,判决很快就下来了,苏援基罪大恶极,被判斩首,孔高氏和曹李氏打了杖刑后,流放外地。
宁海州和登州府那些失职的官员,也都被交上去议罪,该罚的罚,该降职的降职。
更意外的是,钦差在查张五纬的时候,还查出他常年吸食鸦片。
要知道,雍正年间朝廷就下过令,吸食鸦片的人要戴枷一个月,还要发配充军,张五纬一个正三品的按察使,居然敢顶风作案。
嘉庆知道这事后特别生气,直接下令把张五纬革职,还发配到军台去受苦。
曹德纬这一路从州衙告到北京,跑断了腿,操碎了心,终于给女儿洗清了冤屈,让凶手得到了惩罚。
可看着这个结果,我总忍不住想,曹三姐的冤能平,全靠嘉庆皇帝愿意管这事,要是碰上个不管事的皇帝呢?
清代的司法体系其实特别不靠谱,老百姓想讨个公道,往往不是靠制度,而是靠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意志。
要是皇帝不管,再多的冤屈也只能烂在肚子里。
曹德纬是幸运的,可在那个时代,像他这样幸运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这起冤案,不光是一个少女的悲剧,更撕开了清代基层司法的遮羞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老百姓申冤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