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收入十年跌了多少?从每公里4元到仅够糊口现实太扎心

发布时间:2025-10-21 19:59  浏览量:1

说实话,前几年看身边有人开网约车月入两万、三万,真挺让人心动的。那会儿,开个滴滴都快成了“新蓝领梦工厂”。可你要是现在还觉得这行能“发财”,我只能说,醒一醒啊,别再被那些“高薪招司机”的广告给忽悠了。

现在的网约车司机,真的是“跑得多,不如平台抽得快”。

最近新闻里吵得最凶的,是某平台那条“2000单奖励0.01元”的新规,司机圈直接炸锅,大家都说这是明晃晃的侮辱。你没看错,2000单才奖励一分钱,平台这算盘打得比出租司机的计价器还精。

有人说现在干网约车连温饱都保证不了,别说什么小康生活了。

你以为只有青岛这样吗?其实全国大城市都差不多。青岛最新的数据,一季度平均每天接不到五单的司机有两万多辆车,占到三成多。

比去年还多。司机们纷纷开玩笑说,“现在车轮子转得飞快,钱包却越跑越瘪”。更绝的是,平台里程费直接跌破1元一公里,按小时算,2021年时一个小时四五十,现在直接腰斩。

奖励没了,抽成还涨了,司机赚钱的速度还没油钱和保险涨得快。

有个哥们,李梓铭,开了五年网约车,原来主要跑滴滴,现在得多平台开工。你想想,机场到市区50多公里,最后到手58块多,还找不到平台到底抽了多少。按正常行情这趟本该90多,结果抽成直接36%,行业里公认的“抽成红线”都被踩烂了。更夸张的是,聚合平台层层抽佣,有的小平台扣完一圈,司机每公里到手还不到1块钱。

运力是越来越多,活却越来越难抢。青岛光今年就发了14万多张网约车资格证,三年前才六万多。平台、司机、车子都成倍往上涨,大家为了抢市场,啥车都能上,合规不合规无所谓。

很多人只有人证没车证,保险也不一样,营运车一年保险八千,非营运两三千。你以为这样划算?一出事保险公司直接不赔,乘客司机全倒霉。

全国一盘棋,广州、上海、济南这些城市同样惨烈。广州报备的网约车从去年9月到今年5月蹭蹭涨,车多了,单子却少了。日均营收直接从343块掉到311块。

算下来,一个月拼死拼活干满都不一定到手一万块。这还不算租车、油钱、电费,算完到手六七千块,累得跟陀螺似的,月入过万成了段子。

有的司机为了多点流水,直接住在车里,吃喝拉撒全在路上。不开空调成了夏天的常态。重庆司机说,油钱一天200,开空调多花20块油,一个月下来光油钱都能让人怀疑人生。

乘客抱怨车里有味,司机“开不起空调”,平台抽成不断涨,谁还指望服务体验?

再说那花样百出的“租车陷阱”。很多人本来是去应聘司机,结果签了个租赁合同,运营指标压得死死的。你跑得不够多,补贴直接打骨折。各种罚款、合同霸王条款,扣完钱还不如给公司打工。

出了问题,平台甩锅说是合同纠纷,没人管你死活。还有平台用技术手段改驾龄、用事故车、非营运车糊弄司机,大家都被玩得明明白白。

平台和司机啥关系?说白了就是合作,不是雇佣。平台不给你交社保,司机出事全靠自己。你觉得你能谈条件?平台一句话改政策,奖励没了,抽成涨了,司机只能认栽。

最尬的是,政府现在还在“预警”,提醒大家别再扎堆进网约车行业了。可还是有人前赴后继,真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逃出去。

你以为这就完了?无人驾驶还在前头虎视眈眈。现在好多司机都是中年人,转型难,技能单一,真要哪天机器人上路,真不知道他们还能干啥。

青岛说了,载人无人驾驶时机还早,但谁知道哪天AI就把司机彻底打发回家。

说到底,干网约车现在就是拼命多劳,多赚点零头,不是努力就有回报。算法、平台、市场,三方你方唱罢我登场,司机夹在中间越来越难受。车轮还在转,司机却越来越像“流动的打工人”,你有啥想法,留言聊聊,你觉得未来网约车还能卷多久?还是说,咱们都被平台拿捏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