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院士提醒:脉压差大,需注意这2个重要病因
发布时间:2025-10-25 09:18 浏览量:2
那天夜班刚开始,急诊就送来一位年近六十的大叔。脸色苍白、胸口闷、头晕,说是站起来就眼前发黑。血压一测——收缩压170,舒张压只有60,脉压差110!
我当场就皱眉了。再一查心脏彩超,问题大了:主动脉瓣严重关闭不全,再加上动脉硬化,他自己还一脸懵:“我血管不是挺通的吗?为啥突然就不行了?”
我看着他,真是又气又心疼:“你这血压看着不高,其实危险得要命!*要不是今天来得及时,随时可能晕倒、猝死!”
这事儿,根本不是个案。你身边是不是也有那种“上压高、下压低”的人?是不是有人觉得“脉压大点没关系”?我今天就告诉你,这个误会,真的害死人!
张文宏院士也提醒过:脉压差过大,是动脉硬化和瓣膜病的危险信号,别等倒下了才想起检查。
那我问你——你知道自己的脉压差是多少吗?你有没有测过?你有没有家人是“上压高、下压低”的类型?
如果你不知道,今天这篇文章,你必须看到最后。
但最致命的,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病人自己做的那个“好事”……
很多人看到血压表上“收缩压”高,“舒张压”低,就自以为“至少下压不高,问题不大”。这种想法,真的要命!
我在急诊见过太多这样的患者,走进来还能说笑,转头就昏倒、心衰、脑梗、猝死。
你以为是“血压不稳”?我告诉你:这其实是血管和心脏在拼命撑着你,撑不住了,就倒了。
脉压差大,是啥意思?简单说,就是“上下压之间的差值太大”。正常脉压是30-50mmHg,超过60,你就要警惕了!
很多人不知道,这种状态可能是两种问题在作祟:
一个是血管硬化,另一个是心脏瓣膜出问题。
血管硬化就像老旧的水管,弹性没了,一冲就炸。瓣膜问题就像水龙头关不严,心脏打出去的血又倒回来,导致“上压高,下压低”。
你以为自己只是“血压有点怪”?其实可能已经离心梗、脑梗不远了!
我讲个案例:有个四十多岁的工程师,平时血压高低差很大,总觉得自己年轻没事。结果某天洗澡时突然晕倒,送到医院已经脑供血不足。
脑CT显示轻微梗塞,心电图提示左心肥大——都是脉压差大长期没控制惹的祸!
你以为这是老年人才有的事?错了!越来越多中年人也中招。
有多少人,正在被“脉压差大不是病”的误区慢慢推向深渊?
很多人还在迷信“只要收缩压控制住就行”,甚至有人觉得“舒张压低,说明血管不堵”。这种“伪养生知识”,真是越传越广,越传越害人!
我必须给你敲醒这个警钟:脉压差大,说明你的血管可能已经开始“老化”,心脏已经在超负荷运转!
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脉压差>60mmHg,与心脑血管事件显著相关,需引起高度警惕。
所以,不是你的血压不高你就没事,而是你的血压“有问题”你自己根本没查出来!
还有一种人,特别危险:只看“一个数字”。**体检单上收缩压150,舒张压70,他就说:“还好,还能接受。”
我真想冲他大吼一句:你那不是“能接受”,是“快要炸”了你都不知道!
那到底该怎么办?我现在就把我们医生家里都在用的保命方案告诉你。
第一步,别只看一个数字。
看血压,一定要看“差值”:收缩压减去舒张压,如果超过60,哪怕两个数字看起来都不高,也得重视。
第二步,关注以下两个病因:
动脉硬化:年纪一大,血管弹性差,血流冲击力大,脉压就大。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拼命降压,而是想办法保护血管弹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打出去的血回流了,导致上压虚高、下压虚低。这种情况,如果不重视,时间一久就心衰。第三步,三条建议,今天开始就能做。
量血压要早晚各一次,坐着静息5分钟,记录两个数字,算好差值。不要凭感觉判断血压,感觉常常骗人!饮食上控盐比控油更重要。炒菜时用“三指捏盐”,一顿别超一小撮,一天不超过5克。盐吃多了,血压上来,血管更硬。走路时观察自己有没有头晕、耳鸣、眼前发黑。这些都是供血不足的信号。别觉得是“累的”,那很可能是血管在报警!你别看这些方法简单,我们医生家里人就是这么做的。不是因为我们懂得多,是因为我们见过太多“懂得晚”的人。
你要知道,脉压差大不是“血压小问题”,而是心脑血管的“前兆警报”。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或者中年人本身就有三高,一定要让他看看这篇文章!
别让一个血压数字,毁了你一辈子的身体。
为你家人看一眼,如果父亲有这个问题,儿子一定要在35岁后做这件事:每年测血压、计算脉压差,并记录变化。
你自己呢?你最近有没有出现这些问题——头晕、记性差、走路不稳、视力模糊?评论区打个卡,让我看看有多少人正在悄悄改善。
声明: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部分故事情节为方便理解而虚构,信息参考了权威医学资料与专业知识,但不代表个体化诊疗建议。如您有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参考文献: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2023年中国心脑血管健康数据报告》
《三甲医院研究:脉压差扩大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2023年)
《2022年中国慢病监测与营养干预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