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军变商队,百姓拒抗日,截击战背后现烂账”
发布时间:2025-10-26 12:27 浏览量:1
1944年河南打鬼子的仗打得稀烂,老百姓宁可让日本人打进来,也不愿看见国军。为啥?因为那些穿军装的比土匪还厉害。汤恩伯带的部队在河南干了不少缺德事,开工厂、抢商铺、搜刮百姓,连政府都管不住。仗打输了,百姓反而高兴,拿枪指着逃兵要枪要炮,打起国军来比打日本人还狠。
汤恩伯这些人本来是打鬼子的,后来倒好,整日里算计怎么赚钱。他们在郑州洛阳办面粉厂,在矿上占干股,铁路运货赚差价。部队里头将领分成几伙,陈诚、胡宗南各有地盘,互相争利。打仗时没人指挥,逃命时光顾着救自家老婆孩子,士兵饿肚子都成了常态。
老百姓更惨。国军占着地方,吃粮不给钱,看病不给药,还抢人家老婆。河南参议会告状说汤恩伯霸占商业,政府派人查了属实,可就是没人敢治。结果一打仗,老百姓直接翻脸,围剿逃兵,抢军火,把当官的恨得牙痒痒。
蒋介石气得拍桌子,可一点办法没有。他那些爱将们早把部队变成自家产业,带家属住舒服房,打仗时让普通士兵顶子弹。戴笠都说军费被人贪没剩下多少,发的军装还是烂布头。
最离谱的是,国军败退时还在抢银行。蒋鼎文手下光天化日抢中央金库,连陈诚都看不下去。部队溃散后,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把士兵的枪都抢了。据统计,老百姓抢走的枪比鬼子缴获的还多。
蒋介石想整顿,可手下都护着自己人。胡宗南的部队被查出窝囊废,可还是照旧当官。陈诚去河南收拾残局,发现全省上下都烂了,连学校都成将领的私产。老百姓实在忍不了,干脆帮着日本人指路,看热闹。
这仗打完了,没人真正认错。汤恩伯居然还伸手要回自己开的工厂,陈诚骂他无耻。政府想处罚,可蒋介石心疼这些嫡系,最后都是换汤不换药。河南几十个城丢了,士兵逃跑,百姓报复,彻底把人心丢光了。
陈诚后来写了日记,说全中国军队都这样,河南只是先露馅。这话没错,打仗不行就算了,连基本操守都不要,还指望百姓支持?这仗打输了,一点都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