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本体论和“复归其明”——读《老子》五十二章
发布时间:2025-10-25 00:06 浏览量:1
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2.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3.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本章最难的就是“用其光,复归其明”,上接大段论述,下引“无咎”的《老子》最高的俗世目的。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用其光,复归其明”
“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有心的读者可以发现,这四句有同样的句式,仿佛说的是同一个东西。从这个层面来理解,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这四句,说的都是《老子》的本体论。可以理解为柏拉图的“理念和事物”,或者康德的“物自体和现象界”。
我们能感知的,不是永恒的真实,而永恒的真实,只能“守”而不能“知”。
关于《老子》的本体论,本章非常重要,他详细论述的“知和守”的关系和过程,足以给我们新的启发。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所以“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就是“道”本身。
既得其母:不是得到,而只是“知有之”,知道了万物背后还有其更本原的存在,这个本源的存在无法形容,只能“强字之曰”,万物的本源是“道”,而每个物也都有自己的本源,就是他的“概念”。
以知其子:知道有更本原的东西,就是赋万物予以概念的能力。才有可能去认识这个事物。这就是“理念”,认识桌子,一定是有了“桌子”的理念之后才能认识桌子,而桌子的理念,是超越桌子实物的存在,这个理念就是“桌子之母”。
既知其子:有了概念,我们才能够认识一个一个具体的事物,我们开始能够摸索规律,归纳、演绎,发展出科学。
复守其母,没身不殆:然而,一个概念代表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比如说“桌子”,谁也不敢说能够认识所有的桌子,每一个具体的事物都有其特殊性,而这些有特殊性的事物又都是“桌子”,四条腿?没有腿?有平面?不平的桌面?用于放东西?写作业?吃饭?无论用形态还是目的,都没有办法明确一个概念,就算现在明确了,未来也是不确定的。
所以,还是要回归本初,才不会迷失在纷杂的万物之中。桌子就是桌子,大家一看就都知道是桌子,大家都不认为这是桌子,这就不是桌子。
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共同的约定”,今天叫桌子,明天叫操作台,今天叫个体户,明天叫主理人。
所以,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守”。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人类社会中自然有一种力量,可以创造新的概念,也可以改变概念。
这就是“语言之道”,和“大道”一样,说不清楚,但人人都明白。
“兑”指孔洞,这里就指人的眼耳鼻舌“七窍”的感官。
认识只能通过“感官”而来。
塞其兑,闭其门,就是闭塞感官不去认识外物,这样的结果就是终身不勤,一辈子都不会劳累。
启其兑,济其事,就是去认识万物,还做一些事情,这样的话就会终身不救,劳累命无药可救。
所以《老子》说“绝圣弃智”“绝学无忧(忧思)”,他或许和柏拉图一样,也认为人本身就具备所有的知识,只是出生时全部忘记了而已。所以没有必要学习,只要“合于道”,回到最初的状态,有了对“道”的体悟,所有的知识都不值一提。
十六章有言“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里的“明”和本章的“见小曰明”不一样。前者是智慧上的“明智”,而后者是“认知”上的“明晰”。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前半句说的是高明的认识能力,后半句说“守柔”才是“强大”的。看起来不搭嘎,其实说的是——“不要认识太明晰”了。
能认识事物最精微的地方,确实很厉害,但只有守住那模糊的“母”,才是真正的永恒不变的认识。
放在概念上,比如:你看过世界上所有的桌子,你掌握了所有的差异和共性,你很厉害,是最最厉害的桌子专家。但世界总是荒谬了,突然有一天,有个叫“小桌子”的太监火了,有了饭圈,桌子不能随便提,一提就是黑他们家哥哥。你曾经的“桌子”的概念轰然崩塌。
再巧妙精美严密的表象,没有基础的直觉体悟,都只是一碰就碎的豆腐渣工程。
人类群体的朴素认知,才是“认知之母”,不可知而可守的更重要的东西。
“用其光,复归其明”:用其光,就是去“见”,去“认识”。怎么认识?这个“其”是指什么?
我觉得,这个“其”就是指“万物”,指“客体”。我们用客体的光来认识客体,最终重新回到对“明”的本体的认识。
“明”和“光”,从字面上就能理解,明是指本体,光明之物,光是指现象,发出的光芒。就类似太阳是本体,太阳光是现象;真实的我是本体,你看到的我是现象。
《老子》让我们复归本体,其本质和古希腊的本体论的追求都是一样的。宋明儒家也是从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本体论“天理”“体用”。
“毋遗身殃,是谓袭常”:这样就能够“无咎”,称之为“袭用恒常不变的规律”。
往往越简单的东西越常久,越简单的东西越本质,这就是“见素抱朴”。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也一样,在老子看来,雌和黑更是事物的本质。这很好理解,一定是先有雌才有雄,先有黑再有白。
我们看到五彩斑斓、纷繁复杂的世界,也更是要守住自己作为“我”的本质,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为什么。否则总会沦为奔波的牛马和工具,“终身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