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例吃达格列净出事!内科医生提醒:冷天使用的人注意这6点

发布时间:2025-10-27 09:30  浏览量:1

怎么会好端端一个降糖药,出了这么多事?一到冷天,就有人被送进了急诊?

你是不是也听过类似的:某位糖尿病患者吃了“新药”,结果突然出现酮症酸中毒,甚至一开始还没有血糖太高的表现?

怎么回事?糖没降下来,反而差点丢了命。到底是药的问题,还是人用错了方式?是不是这药不能在冬天吃?是不是一感冒、发烧就得停药?是不是喝水少、吃饭少就会出事?

一连串的疑问接踵而来,但真正的答案,往往藏在那些我们忽略的“日常细节”里。

作为内科医生,说句实话,我见过太多因为达格列净用药不当而“出事”的患者。不是药本身有问题,而是使用场景不对、身体状态不符、饮食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在气温骤降的冬季,更容易引发代谢紊乱

先来说说这类药的原理。达格列净这类药属于SGLT2抑制剂,说白了,它通过抑制肾脏重吸收葡萄糖,让多余的糖从尿里排出去,达到降糖作用。

听起来是不是挺“聪明”的?不动胰岛素,不刺激胰腺,靠着“尿糖”帮你排掉血糖,副作用也相对少。

但问题也正出在这。糖被排出去了,水分也跟着流失了,体液电解质平衡一旦被打乱,身体就容易出乱子。

尤其是在冬天,很多人本来就喝水少,再碰上感冒、发热、胃口差,整个人的代谢负担更重,而这时如果还在继续用药,就容易“踩雷”。

我印象最深的是前不久的一位老太太,68岁,糖尿病十多年,平时控制得还不错。她自己在家吃着达格列净,想着还能减点体重,挺好。

可最近天冷了,胃口不好,饭吃得少,又有点小感冒,结果三天后突然乏力、呕吐、意识模糊,家人赶紧送来医院,检查发现:酮症酸中毒,但血糖却并不高。

这就叫“正常血糖酮症酸中毒”,是SGLT2抑制剂类药物的一个“隐藏副作用”。它不像传统糖尿病并发症那样血糖飙高,而是悄悄地、慢慢地让身体陷入酮体积聚的状态。这种“安静的危险”,才更让人防不胜防。

尤其是冬天,人体基础代谢下降,饮食减少,还容易感染,正是触发这种问题的高发时段。很多人感冒了还以为“坚持吃药,把血糖控制住”,反而错把风险留在了体内。

这类药物在冬季使用时,确实要额外注意几个关键点,哪怕你之前吃得再好,也不能掉以轻心。

第一,饮水量不能少。因为药物通过尿液排糖,排出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如果喝水跟不上,就会造成脱水。而脱水正是触发酮症低血压、甚至急性肾损伤的导火索。

第二,进食状态要稳定。别小看一顿不吃、两顿吃少了,特别是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身体就容易“切换”到脂肪代谢,产生酮体。这个时候再吃SGLT2抑制剂,正好让酮体堆积,风险更高。

第三,发烧、呕吐、腹泻时,要及时停药。这种状态下,身体的应激反应已经很强,继续用药只会加重代谢负担,甚至让病情雪上加霜。可惜很多人不懂,以为坚持吃药就是“听医生话”,结果反而出事。

第四,如果你做了手术、拔了牙、或者正在禁食,这类药也要暂时停用。因为身体在这时候的状态非常不稳定,血糖波动大、酮体产生也快,药物作用可能适得其反。

第五,对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太好的人,更要慎用。很多人年纪大了,肾脏本身排泄功能就差,再加上冬天本来就喝水少、运动少,一旦药物在体内蓄积,风险就更大。肾功能异常本身就是达格列净的禁忌之一,但不少人压根没查过肾功能。

第六,如果你正在低碳饮食或者间歇性禁食,也特别要当心。很多年轻糖友追求减重、降糖“双赢”,开始尝试这种饮食方式。但在用SGLT2抑制剂的情况下,这种饮食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而且不一定有明显高血糖。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那是不是冬天就不能吃这药了?不是的。这类药本身没问题,临床上我们也常用,但关键是要明白它的“性格”——不喜欢你脱水、不喜欢你饿着、不喜欢你生病。你只要身体状态不对,它可能就“翻脸”。

从医生角度看,我们不怕药物有副作用,怕的是用药者对自己身体状态认知不足。很多人吃药几年了,但对药的机制一无所知,出了问题也不懂怎么应对。这才是最危险的。

用药,其实就是一种和身体之间的“对话”。你要知道它在做什么,它希望你怎么配合。一旦你感觉不舒服,比如恶心头晕吃不下饭喝水少,就得警惕是不是“药和身体不合拍”了。

冬天本来就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季,而像达格列净这样的药,虽然看起来“安静”,实际上对身体状态很挑剔。不是说不能用,而是要用得更“聪明”。

我一直觉得,药物不是万能的工具,而是需要我们配合的“伙伴”。你得了解它、尊重它、适时调整对它的使用方式。尤其是像达格列净这种靠“尿糖”工作的药,它对水分、电解质、热量摄入的要求,比传统药更高。

很多人出了问题,第一反应是“这药不好”。可真正的问题,往往是我们忘了它需要的“使用说明”。说白了,冬天不是不能用达格列净,而是你得更懂它,更懂你自己。

最后再提醒一句,如果你正在使用这类药,一定要定期监测酮体,尤其在你生病、吃得少、喝水少的时候。别等身体“报警”,才意识到问题已经很大。

健康这件事,不只是吃药就够了,而是每一个选择、每一个细节都得对路。

特别是面对那些“安静但有锋利边角”的新药,了解它、敬畏它,才是对自己身体最好的保护。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GLT2抑制剂类药品说明书更新说明[EB/OL].2022.
[3]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9):76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