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高校里的特聘、客座、兼职、荣誉教授?

发布时间:2025-10-27 16:44  浏览量:2

1、特聘教授

是特殊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通常针对高层次人才(如院士、长江学者、海外顶尖学者),以特殊政策吸引其全职或阶段性参与工作。

一般来说,特聘教授需具备教授职称或同等资历,且在领域内有突出学术成果。(如Nature、Science、Cell论文、国家级科技奖励)

要求高,但是待遇肯定也是很高的。

其年薪可达常规教授的2-3倍,而且还有科研启动经费。(通常100万-500万元)

按照类型,特聘教授又分为全职和双聘,前者需需脱离原单位全职到岗,后者可以保留原单位职位,阶段性参与合作。

2、客座教授

是“客情”聘请的学者,不定期的来作报告,搞讲座
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员、企业家、发明者等。
一般他们是开设短期课程、专题讲座或参与学术论坛,或者指导学生创业或实习。

3、兼职教授

校际间、学校与社会间,互相聘请讲课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实际讲课或搞科研、带研究生。

受聘者本身为其他高校/机构的在职教授,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合作,主要是定期授课(如每周1-2节)或联合开设课程,或者是共同申请项目、联署发表论文。

4、荣誉教授

是对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领导,授予的荣誉称号。

无需承担实际工作,无聘期限制,通常为终身荣誉。

5、一般教授

是大学聘任的正高级职称,既上课、又搞科研、带研究生。(也是最累的)

而且虽然晋升后无强制考核淘汰压力,但仍需定期参加职称复核。(如5年一周期的岗位评估)

由于各高校的招聘待遇不同,衍生出不同的聘用方式,因而在高校招聘公告里,常常能看见预/准/校聘、长聘、专聘、特聘等头衔,虽然它们之间只相差一个字,但是实质却大不相同。

1、预/准/校聘

预/准聘,顾名思义就是预备的、非正式的准备着的聘用,相当于试用期,校方先给应聘者一个预备身份,一般签订三年或者六年的合同,并以年度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聘期满后可进入到下一个阶段——长聘;考核没通过,则可能会面临辞退,这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升即走”。

截取自某高校教师管理办法

2、长聘

长聘,相当于终身教职,只要不出违法违规的事情,教师基本是可以被聘用直至法定退休年龄的。获得长聘,可以通过预聘考核晋升,也可以直接与用人单位确定。当然,直接聘用为“长聘”级别,对人才的要求会更高,参考北京理工大学的要求,长聘岗位面向学科带头人,预聘岗位面向优秀青年人才。

3、其他

除了预聘-长聘,一些高校还会打出“特聘”“专聘”“校聘”等头衔吸引人才,都是面向在学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学者,但不同单位对于同一个叫法差别很大,要看学校怎么定义。

以特聘为例,有些是因为高校需要学术领军人才“坐镇”,这类人本身就已功成名就,一来可以为学校创造价值,二来方便对外宣传时说自己有多少院士、学者,校方也会给较好的待遇;而有些特聘是因为高校招聘名额有限,没法提供职称晋升了,为了留住人才就衍生出特聘这种说法,提供和xxx相同的待遇,看似条件不错,但身份比较像“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