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是怪物!美国德州男子钓到1.5米纯黑鳄雀鳝,似雕塑工艺品
发布时间:2025-10-27 17:54 浏览量:1
信息来源于fox9、MYSA、Lotus Guide Service、ActiveWild、The Wolf Intelligencer。
杰瑞·斯里特(Jerry Threet)是德克萨斯州东南部的一名渔民,这天他像往常前往了安格尔顿郊外的奥斯汀河口(Austin Bayou)钓鱼,一条只黑乎乎的大鱼很快就上钩,它疯狂地扑腾,体长大约1.2米,力量之大让斯里特险些把握不住。
作为十几年的老渔民,他一眼就能认出这条鱼的身份。形似鳄鱼的超长吻部和满口尖牙、浑身铺满的大硬鳞、偏直筒型的鱼身,这些特征都证明其是鳄雀鳝(Atractosteus spatula)。
鳄雀鳝在当地是原生鱼类,当地人甚至会吃这种在我国被视为洪水猛兽的物种。所以抓到鳄雀鳝本应该是没啥稀奇的,但斯里特却非常震惊。他抓过很多鳄雀鳝,颜色确实很丰富,有橄榄黄、瑙绿色、褐色、灰绿色的,可是他从未见过纯黑色的!
斯里特意识到自己钓到了一只非常稀有的个体,他不敢太用力,只敢慢慢遛鱼,直到这条鳄雀鳝没有体力了,他才小心翼翼地将其拉到岸边,然后拖进了草地上。
我觉得斯里特非常了不起,他真的很尊重自然,完全没想着卖罕见鱼赚钱。在拍摄了几张照片后,他就非常好心的将这条纯黑鳄雀鳝放生了。
斯里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当时他很担心这条鱼会死,因为这样罕见的个体确实少见,它应该属于野外。他说他知道2022年也有人钓到这样的个体,当时的人选择了放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河流的生态多样性才得以保持。
2022年5月15日,29岁的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钓鱼向导贾斯汀·乔丹 (Justin Jordan)跟朋友特雷尔·马奎尔(Terrell Maguire)结伴到当地钓鱼。他们刚到达现场就看到了一条深色的鳄雀鳝在水中游动,看起来非常凶猛。
2人本来就是来玩的,他们马上打赌看谁能先钓到这条鱼,赢的人晚上能免费喝酒。
马奎尔率先抛竿,用的是自制的红色苍蝇样式的路亚软饵。乔丹还没来得及抛竿,马奎尔就中鱼了,而且就是他们刚才看的目标鱼!鳄雀鳝疯狂的扭动鱼体,两人这才发现这条鱼是真的完全的纯黑,黑得像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一般,光滑的鳞片还反射着阳光,把人都给看呆了。
这条1.5米的鳄雀鳝虽然样子唬人,但扛不住满级钓鱼佬的攻势,很快就被拉到了船上。两人也是狠狠拍了几张照片并分享到了网上。网友们都很激动,他们表示这条鱼肯定值不少钱!黑化变异本来就少见,尤其这条看着异常酷炫的。还有当地人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将脚趾伸入水里了。
有人当即表示想要收购这条鱼,然后把它做成标本,挂在自己的陈列室里,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不过,这条鳄雀鳝没有遭遇这样的命运,它被当场放生了。
黑化病听起来就是白化病的反义词,实际上确实道理差不多。黑化病是一种基因突变,是由生物体基因构成引起的一种表型。它会发生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动物身上,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这种情况会让皮毛、毛发、皮肤或鳞片颜色变深。
不过黑化病比白化病少见很多,以至于研究者们缺乏足够的案例来提供一些数据让我分享给大家。
跟白化病不同,黑化病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会导致动物的身体出现明显的健康问题,甚至有些动物颜色变深后还得到了好处!
其实黑豹就是黑化病的个体,它们发现黑色在丛林中非常有利于隐藏,因此黑色的个体变成了香饽饽,这样的优势基因获得了繁殖的机会后,黑化基因获得传递的概率就变高了,以至于在一些物种中后代患黑素病的几率变得很大。
这种现象被称为适应性黑化病。
还有一种黑化病被称为“工业黑化病”,听名字就知道跟人类脱不开关系!所谓的“工业黑化症”指人类工业活动使黑化个体比非黑化个体更具优势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飞蛾和甲虫等昆虫中最为常见。
最著名的一个案例是胡椒蛾(Biston betularia),这是非常常见的蛾类,几乎遍布了北半球。科学家们发现生活在英国工业区的胡椒蛾的颜色越来越深了,甚至黑色的胡椒蛾变成了当地的主流!
这是因为这些工业区的污染导致树木被烟灰染黑。因此,黑色胡椒蛾比白色胡椒蛾更容易伪装,也更不容易被鸟类捕食。由于被捕食的可能性较低,黑化蛾更有可能繁殖并将其黑化基因传给后代。
“工业黑化病”被认为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