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范进还悲催的儒生—睡仙陈抟,六十岁科举落第,修道只为活下去

发布时间:2025-10-28 06:53  浏览量:1

范进中举大家都很熟悉。范进从20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历经30余年,考了20余次还是童生,连秀才功名都没考上,生活贫困甚至要靠杀猪的老丈人接济,经常被屠户岳父辱骂,54岁时,他因广东学道周进的同情获得秀才资格,随后在同年乡试中以第七名的成绩中举,闻听中举范进因过度兴奋而疯癫。道家的陈抟老祖的人生际遇比范进还要悲催,范进科举三十年终于在54岁时中了举人,出人头地走入仕途,而陈抟老祖六十岁还在参加科举考试,而且还落榜了,这且不说,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休,陈抟的家乡发生了战争,落榜之后他无法返乡,一个六十多的老人流落在外面,钱财花尽,流落江湖饥寒交迫……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10月10日生。据说陈抟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一位青衣老妇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就变得越来越聪明。 少年陈抟阅读经史百家,一见成诵,过目不忘,擅长作诗闻名乡里,被誉为神童。

然而陈抟长大之后他的科举之路却是坎坷的,由于晚唐官场腐败,科举失去了公正,没有门路的寒门仕子很难及第,一个常年落第的儒生黄巢愤怒地作诗: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陈抟虽然学富满车但却是寒门仕子,没什么门路,科举连续落第,但陈抟没有气馁,依然埋头苦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科举得中踏上仕途。这时落魄儒生黄巢投笔起义,晚唐科举中断十余年,后唐长兴(931)中,六十岁的儒生陈抟满含希望去洛阳参加后唐举办的科举考试,可是这回他又落第了。心灰意冷之余陈抟想要回家,但却听闻老家发生了战乱,这时陈抟的父母已经去世,他无妻无子孤身一人,即便冒险回去在战乱中也难生存,无奈之下只好落魄江湖寻找生路。

六十岁的陈抟流落江湖,囊中盘缠将近,也无熟人可以帮衬,生活真是好艰难。好在陈抟熟读道经,学过服气辟谷之法,为了省钱他时常整日不食,但这种食不果腹的日子非常熬煎,他急需找一个能够躲避战乱存活下去的地方。这时陈抟遇见了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他们对陈抟说:“武当山九室岩这个地方适合隐居。”

武当山九室岩山高林密,即便是现在也很难到达,更何况在一千年前五代十国的时候,可以说是人烟稀少的天然秘境。古人为什么要在这种近乎蛮荒之地隐居?因为这种地方不受外界打扰,自然条件优越,隐居的人靠着采集渔猎就可以生存下去。

陈抟来到了武当山九石岩隐居,据陈抟的弟子们说,陈抟老祖每天只喝几杯酒,靠服气辟谷在此生活了二十多年。

陈抟在此写下了一首诗——归隐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鸣鸟一般春。

这首诗把隐居的生活说得很惬意,这其实不过是苦中作乐。

陈抟一个六十岁的老人,饥肠辘辘孤身一人走进山高林密几乎没有道路的九室岩群山之中,是多么艰难不易,一个人在深山密林之中怎么生活呀?陈抟在九室岩住在一个石穴之中,初到九室岩的陈抟哪有钱喝米酒啊?即便有钱也没地方去买酒啊!打猎?六十岁的老儒生估计是干不了这活了,钓鱼倒是有些可能,想要活下去主要还是靠着采集野菜野果山菌生活,天天吃这些脸都会显菜色,身体也会营养不良,肯定不会舒服,哪里会有惬意呀。

武当山

好在陈抟读过许多道家著作,练过一些道家的养生功,他虽然主食吃山菌野菜野果,但却服气辟谷进行养生,身体没有因为吃食野菜垮下来,反而逐渐变得强健。古来道医一家,陈抟经常会采集一些草药出山到市镇上出售,还会为附近的山民号脉看病,换一些粮米改善生活,夏季采摘野果酿成果酒,于是便有了弟子们所说的每天不吃饭,只喝几杯果酒便可维持生存。

在九室岩之后陈抟放下儒学开始精研道法,经过多年的服气辟谷,陈抟创立了蛰龙睡丹功,该功法以睡眠姿势修炼内丹,核心理论为“心息相依,大定真空”,主张通过调息凝神在睡眠中实现神气合一,达到“借假修真”的修行效果。其原理源于传统内丹学,强调利用睡眠生理特性转化修行,形成“以睡做功,以功为睡”的独特法门。

陈抟的内丹修炼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鼻息之气不绝于缕,但以手试之却若有若无难以捉摸,放一片鸿毛在他鼻前,许久许久,也不见鸿毛动一下,这种高深的气功,道家称之为“胎息法”。

陈抟在九室岩隐居二十年,附近山民见陈抟虽然七八十岁但却鹤发童颜,脚步轻快,翻山越岭如走平地,而且医术精湛乐于助人,都称赞他是老神仙,许多修道的人慕名拜陈抟为师,这些弟子发现陈抟能连睡数日,数十日,甚至一百多日,弟子们称他为“睡仙”。陈抟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向他学道听他讲道的人也越来越多,陈抟成为远近闻名的隐士。

民间传说华山五龙潭中潜居着五条五色巨龙,这五龙有一次化为五位老人到武当山听陈抟讲解易学。因为陈抟才华横溢气度不凡,五龙便有意给他指点迷津,对陈抟说武当山不是他的久居之地,他修成正果的地方是华山。

于是陈抟迁居到华山云台观,然后又再次迁居石洞中。。

来到华山后陈抟写了一首诗:

华阴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在华山玉泉院内有两座石洞,一座叫吕祖洞,一座叫希夷洞,两座石洞相距几百米。

吕洞宾曾经用姬洞明这个名字在华山的文仙峪结庵修行四十年,获钟离权传授长生术,陈抟在此结识了同在华山修行的吕洞宾,吕洞宾比陈抟大七十余岁,两人是忘年之交。吕洞宾赞誉陈抟是真得睡之三昧的人:“抟非欲长睡不醒也,意在隐于睡,并资修炼内养,非真睡也。”

华阴有一位隐士李琪,自称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做过郎官,已经活了几百岁,陈抟来到华山后便结实了李琪,经常和李琪、吕洞宾一起讨论道术。

华山

对于睡功,陈抟曾经写过几首诗描述其神妙。

《赠金励睡诗二首》

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

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炉里近为乐,壶中别有天。

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陈抟在华山修行二十余年,其学术体系达到了大成之镜

陈抟的学问不止道家一脉,陈抟深入研究易理,创立了龙图易学,对北宋理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抟通过对史传的零星模糊的河图洛书文字资料进行研究,写出了《龙图序》,画出了河图洛书的图案!历史哲学家冯友兰说:陈抟是最先解释《河图》《洛书》的第一人。

陈抟通过精研《河图》《洛书》的文字资料,结合老庄道家思想,绘制出《无极图》, 陈抟所绘的“无极图”、“先天方圆图”、“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易》图及其撰写的《太极阴阳说》,为宋代理学家构建太极文化理论开辟了道路。后来陈抟的三传弟子周敦颐在无极图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太极图。

陈抟著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木岩集》、《诗评》,因而被后世尊为“儒释道祖”

在道教中,陈抟被奉为继老子、张陵以后的道教至尊,被称为“老祖”。陈抟开创了宋元道教的内丹派,他的著作《无极图》、《指玄篇》等,系统地阐述了内丹大道,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被后人誉之为“真长生之秘诀”,成为内丹派的经典文献。

河图洛书

陈抟对中国武术、气功也有很大贡献。他创立了“六合八法拳”,注重意念的引导,集养气、健身、技击于一体。还创立了“十二月坐功法”和“睡功法”,其中睡功法更是流传于世,成为道教内丹家独特的一种功夫。

陈抟喜欢华山,在这里他写下了许多诗歌。

《西峰》

为爱西峰好,吟头尽日昂。

岩花红作阵,溪水绿成行。

几夜碍新月,半山无夕阳。

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

西峰

陈抟在华山名气越来越大,被周世宗柴荣召见。周世宗柴荣曾把陈抟关在房子里,断绝饮食供应,一个月之后开门,只见陈抟仍在熟睡之中,周世宗柴荣挽留陈抟做官,陈抟推辞,做《好睡歌》

吾爱睡,吾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轰雷掣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骊龙叫喊鬼神惊,臣当恁时正酣睡。闲想张良,闷思范蠡,说甚曹操,休言刘备,两三个君子,只争些小闲气。争似臣,向清风,岭头白云堆里,展放眉头,解开肚皮,打一觉睡。更管甚,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周世宗见陈抟无意仕途,便赐号白云先生。

传说陈抟在华山和宋太祖赵匡胤赌棋赢了华山,赵匡胤称帝后,如约将华山赐给陈抟,并下旨华山永不交赋税。民间有“自古华山不上税”一说,便来原于此。现在华山东峰之侧一座孤峭山峰顶端有一座下棋亭,据说就是陈抟和宋太祖下棋的地方。

陈抟善于相术,著有《龟鉴》、《心相篇》等著作。宋太宗赵光义曾召陈抟为三子元侃(后为宋真宗)相面,陈抟仅观其府邸护卫即断言:“看家护院皆王佐之才,此子必承大统”。 宋太宗皇帝赐号:“希夷先生”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陈抟在华山莲花峰下的张超谷石室羽化,享年一百一十八岁,相传羽化的陈抟,历经七天,四肢身体还有余温。当时有五色彩云掩盖堵塞洞口,经月不散。

听闻陈抟去世,吕洞宾写了一首诗怀念。

《哭陈先生》

天网恢恢万象疏,一身亲到华山区。

寒云去后留残月,春雪来时问太虚。

六洞真人归紫府,千年鸾鹤老苍梧。

自从遗却先生后,南北东西少丈夫。

结尾摘录几首陈抟的诗歌:

与毛女游

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颠。

回指归去睡,相将入翠因。

辞上归进诗

草泽吾皇诏,图南抟姓陈。

三峰千载客,四海一闲人。

世态从来薄,诗情自得真。

乞全麞鹿性,何处不称臣。

华 山

半夜天香入岩谷,西风吹落岭头莲。

空爱掌痕侵碧汉,无人曾叹巨灵仙。

华山下棋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