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喜迎4.5万大单,收款后银行卡秒冻结!钱货两空还成嫌疑人
发布时间:2025-10-28 16:54 浏览量:2
“刚收到大客户的4.5万货款,转身银行卡就用不了了,现在烟没了、钱被划走,连办案民警都联系不上!”河南洛阳的烟酒店老板李师傅(化名)坐在空荡荡的柜台前,手里攥着转账记录,声音里满是崩溃。这场看似天降的“大单”,实则是让他陷入绝境的陷阱。
事情要从8月的一天说起。一名男子走进李师傅的烟酒店,一开口就定下110条名烟,总价5.5万元。对方当场支付1万元现金,剩余4.5万元通过银行转账结清。看着账户到账提醒,李师傅喜出望外——这可是他大半个月的营业额。可没等这份高兴劲儿过去,两天后的一则银行通知让他如坠冰窟:银行卡因“涉及可疑交易”被冻结,取现、转账全受限。
慌乱中,李师傅拨通银行客服电话,才得知冻结他账户的是广西崇左警方,原因是那笔4.5万元的转账属于“涉诈资金”。“我就是正常卖烟,怎么就跟诈骗扯上关系了?”带着满肚子疑问,他联系上办案的苏警官,对方表示只要将4.5万元原路退回,就能配合解冻银行卡,还承诺会帮他追回烟款损失。
为了尽快解冻账户恢复经营,李师傅忍痛将4.5万元转回指定账户。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钱转过去后,苏警官的电话就再也打不通,微信也没了回应,当初承诺的“追回损失”成了泡影。当他再次联系广西警方时,得到的答复竟是“受害者的钱已退回,你的损失需回当地立案”。
这并非个例。就在李师傅遭遇此事的同时,河南多地曝出类似案例:有粮农收到28万卖粮款后账户被冻,粮食和钱双双“打水漂”;周口鹿邑的胡女士卖了37箱白酒,10万余元货款到账后,自己和调货同行的银行卡同时被封。这些商家的共同遭遇,揭开了一种新型诈骗套路——不法分子利用合法商家的账户“洗白”赃款,让商家沦为诈骗链条中的“工具人”。
民警介绍,这类案件中,诈骗分子往往伪装成“大客户”下单,用涉诈资金支付货款。一旦资金流入商家账户,警方的反诈系统会立即触发冻结机制。而商家若贸然退回资金,很可能陷入“钱货两空”的困境 。根据规定,银行卡被公安冻结后,需由持卡人提供合同、送货单、聊天记录等材料,证明交易合法后才能解冻。
针对李师傅的情况,律师建议,应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提交烟品购销记录、转账凭证、与办案民警的沟通记录等证据,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损失。同时提醒广大商户:遇到大额订单要提高警惕,尽量通过对公账户收款,收款后若发现账户异常,先联系银行确认冻结机关,再按要求提交合法交易证明,切勿擅自转退资金。
一笔看似寻常的转账,竟让生意人本分经营的心血付诸东流。这起事件也给所有经营者敲响警钟:在数字化支付时代,守住资金安全的底线,比抓住眼前的订单更重要。毕竟,天上掉下来的“大单”,可能藏着让你栽大跟头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