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今年流感毒株换了“马甲”,这类人感染风险翻倍!

发布时间:2025-10-29 13:23  浏览量:1

本文196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最近身边是不是又开始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家孩子发烧了没?我们班已经请假6个了。”

“怎么又是甲流?不是去年刚得过吗?”

是的,甲流又双叒来了。但这一次,主角换成了H3N2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2025年秋冬流感流行株以甲型H3N2为主,已经在多个省市引发了小范围聚集性疫情,尤其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传播迅速。

这不是“普通感冒”,也不是“去年那一波”,H3N2毒株有它的独特“套路”

今天我们就来聊清楚:这波流感到底怎么回事?和过去的有啥不同?谁最容易中招?又该怎么防?

很多人听到“流感”就以为是打喷嚏、咳嗽的“感冒”,但其实两者大不一样。

流感≠普通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急、易引起并发症。

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最容易变异、传播快、影响广。甲型又细分为多个亚型,比如大家熟悉的H1N1——“猪流感”,这次的“H3N2”就是另一个“老面孔”。

H3N2并不是新病毒,它早在1968年就引发过“香港流感”,造成全球超过100万人死亡。虽然如今毒性有所减弱,但仍然是流感中“攻击性”较强的毒株之一

特点如下:

传播速度快:尤其在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室内活动增多,病毒传播效率大大提升; 易引发高热:发病后体温可达39℃以上,部分人会出现呕吐、全身酸痛; 并发症风险高:尤其是老年人和慢病患者,容易诱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根据国家流感中心周报(2025年第42周)H3N2流感病例占比已超过70%,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我去年得过甲流,是不是有抗体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确实,感染过流感病毒后,体内会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但——

病毒在不断变异,免疫力也不是“永久有效”。

就像你给手机装了个锁屏密码,但病毒换了“指纹”,就又能“解锁”你的身体。H3N2就是这样一位“进化型对手”。

研究显示:H3N2对既往流感疫苗的匹配率可能较低,感染过其他亚型的人仍可能再次中招。

特别是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即使打过疫苗、得过流感,仍然可能被“突破防线”。

不是所有人感染H3N2都会重症,但这三类人群,一旦感染,后果可能不轻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是流感病毒最青睐的“目标”。尤其是托幼机构、学校里,孩子们接触频繁,一人感染,全班请假不是玩笑。

症状表现也更复杂,常见为:

高烧不退

恶心呕吐

精神萎靡

抽搐(高热惊厥)

60岁以上人群,肺功能下降,免疫应答弱,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肺炎、心力衰竭等重症

数据显示,流感相关死亡中,80%以上发生在老年人群中

这些人本身就“身负重担”,病毒一入侵,身体很容易“雪上加霜”。特别是患有哮喘、肺气肿的人,流感可能直接诱发呼吸衰竭。

“打流感疫苗还有用吗?”有用!虽然疫苗不能100%防止感染,但可以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2025年版的流感疫苗已根据主流毒株更新,对H3N2有一定保护效果。尤其建议以下人群尽快接种:

6个月以上儿童(越早越好)

60岁以上长者

医务人员、教师、公交司机等高暴露岗位

慢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等)

划重点:疫苗不是“护身符”,但确实能“减轻打击”。

流感和新冠一样,都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防护“三宝”依然适用:

戴口罩:在人多场所,口罩是最实用的“防火墙”;

勤洗手:别用“病手”揉眼睛、抠鼻子;

常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有助病毒“散了去”。

流感≠扛两天就过去了。

尤其是以下几种情况,务必第一时间就医:

高烧超过39℃,持续不退

呼吸急促、胸闷

孩子出现抽搐、呕吐

老人神志不清、脱水

目前部分医院已恢复流感快速检测服务,及早判断、对症治疗非常关键。

划重点:早用药≠乱用药,切忌擅自服用抗生素。

你可能不会被H3N2击倒,但你身边的孩子、父母、老人,可能就没那么幸运。多一分预防,少一分焦虑。

这三句话,请记牢:

不发烧≠没感染,别掉以轻心;

流感疫苗年年打,保护才靠谱;

身体不舒服,别硬扛,早治早好。

愿你我都能安然过冬,健康不流“感”。

参考资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第42周全国流感监测周报》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