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外包儿女”正盯上爸妈:甜言蜜语背后,是掏空积蓄的陷阱

发布时间:2025-10-29 21:16  浏览量:1

打开手机下个单,就能“买”个儿子陪爸妈看病、聊天、过节撑场面——你以为是给父母找了个贴心照料,实则是把他们推进了骗子精心布下的深渊。

当“尽孝”成了明码标价的服务,当1.3亿空巢老人的孤独与轻信被当成赚钱的筹码,“外包儿女”这门生意,早就不是什么养老缺口的补丁,而是踩着传统孝道、吞噬亲情与积蓄的黑心骗局。

身形壮硕、看着就“不好惹”的老黑,以前是给老板看家护院的保镖,现在转行干起了“外包儿子”。他干这行,从来不是突然想行善尽孝,而是看透了空巢老人的软肋——没人陪、心眼实、防骗的弦绷不紧。

73岁的李阿姨腿疾犯了,疼得直揉膝盖,远在珠海的独子,就隔着监控看了一眼,没想着请假回家,反手甩给老黑几百块钱,把尽孝的活儿全外包了。

老黑拎着百十来块的牛奶八宝粥上门,嘴巴甜得发齁,“阿姨您放心,有我在啥都不用愁”,扫地、扛大米的活儿干得马马虎虎,对着镜头挤出一脸讨好的笑,转头就跟队友吐槽“这老人事儿真多”。

李阿姨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眼前这“儿子”是花钱买来的,可架不住家里太冷清,有个人说话总比对着空房子发呆强。她对着邻居只能含糊其辞,“是我外甥来看我”,说到底,不过是想留点儿体面。

更让人揪心的是,没聊几次,阿姨就把家里的老底全掏给了老黑——退休金多少、存折放哪儿、房产证写的谁的名,一点儿防备都没有。老年人本就容易信人,身边又没个子女提醒,碰到这种“比亲孩子还贴心”的外人,很容易就把心门彻底打开。

这种事儿,现在到处都是。民政部早就说过,我国空巢老人都超1.3亿了,好些大城市和农村,七个老人里就有五个独自生活。子女们在城里忙着996、还房贷车贷,回趟家比登天还难,就想着花点钱“买个安心”,把父母的陪伴需求,简化成“下单-完成”的交易。

可他们不知道,自己甩出去的“尽孝责任”,刚好给了骗子可乘之机。这些“外包儿女”手里都揣着统一的“剧本”:嘴要甜、腰要软、老人说啥都顺着,陪聊天时拐弯抹角打听家底,干活时偷偷记下贵重物品的位置,就连临走时说的“阿姨有事随时叫我”,都是为了后续骗钱铺路。

有干这行的人直言不讳:“只要老人信你了,推理财、卖保健品、甚至劝着改遗嘱,都不是难事。” 他们比那些街头骗子更可怕,骗子是硬骗,他们是用虚假的陪伴温水煮青蛙,等老人反应过来,养老钱早就没影了。

陈阿姨就尝过这滋味。7天服务期满,“外包儿女”“阿姨,以后有事随时找我,有空我就来看你”,阿姨当场就红了眼,觉得自己终于有了个“惦记”自己的人。可她不知道,这句话就是个话术,目的就是让她续单、多花钱。

这些“外包儿女”心里门儿清,自己就是来赚钱的,绝对不能跟老人动真感情。李军以前就吃过亏,对服务的老人太用心,结果老人动了真情,居然提出要跟他“搞对象”,把他吓得赶紧断了联系;张杰碰到个老人,天天给他打电话,一聊就是三小时,他不敢挂也不敢敷衍,直到老人知道自己是花钱请来的,沉默了半天,只说了句“以后别来了”。

那种被欺骗的绝望,比没人陪更伤人。有老人临终前还念叨着“外包儿子”的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养老钱早被对方挥霍一空;有子女在母亲被骗后哭到崩溃:“我以为花钱请人照顾是尽孝,没想到是把她推进火坑!”

更让人不齿的是,这门生意还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孝道踩在脚下。咱们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礼记》里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真正的孝,从来不是给多少钱、请多少人,而是“晨昏定省”的牵挂,是“亲有疾,不离床”的守护,是对着父母和颜悦色的耐心。

古人就算“父母在,不远游”,真要出门也会书信不断,报个平安、盼个归期;《弟子规》里也说“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强调的就是子女要亲力亲为照料父母。可现在倒好,有些子女把孝道当成了甩锅的活儿,花点钱就想一了百了,把“养儿防老”的古训,变成了笑话。

这门黑心生意,不仅坑老人,自己也没多少真盈利。所谓“月入过万”全是短视频摆拍出来的噱头,老黑的团队全靠以前干“临时保镖”的灰色收入补贴,几百块的服务费,扣掉礼品钱、路费,几个人一分,到手就几十块。

更没谱的是,这行根本没规矩可言——没有资质认证,没有服务标准,更没有法律保障。有些团队借着“陪伴”的名义,帮老人去要债、扯皮,稍不注意就踩了法律红线;要是服务时老人出了意外,责任该谁担、钱该谁赔,全是一笔糊涂账。

有人说“子女也没办法,实在抽不开身”,可再忙,挤不出回家的时间,难道连打个电话、发个视频的几分钟都没有?古人“负米养亲”“卧冰求鲤”,隔着千山万水都要尽孝,现在高铁飞机四通八达,通讯秒回,反而成了逃避的借口?

也有人说“至少给老人找了个伴”,可这种带着算计的虚假陪伴,比孤独更残忍。它骗走的不只是老人的积蓄,还有他们对人性的信任,到最后,老人连真心待人的勇气都没了。

其实“外包儿女”这门生意,最好的结局就是彻底消失。等子女们能多抽点时间回家看看,等社区养老能真正覆盖到情感陪伴和安全守护,等“老有所依”不再是一句口号,这种黑心生意自然就没了生存的土壤。

可在那之前,我们得先醒醒:尽孝从来不是花钱买替身,亲情也从来不能外包。父母要的不是“付费演员”的虚情假意,而是子女哪怕粗茶淡饭的陪伴;不是外人甜言蜜语的忽悠,而是儿女在身边的踏实安心。

趁爸妈还在,多回趟家吧。陪他们吃顿热饭,听他们唠叨几句家常,提醒他们别轻易信外人的甜言蜜语。别等父母的积蓄被骗光,别等他们不在了,才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多陪陪他们。

要知道,孝道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亲情是用钱买不来的珍宝。那些亏欠父母的陪伴,那些被骗子夺走的积蓄,这辈子,再也补不回来了。

#外包儿女##“外包儿女”能真正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