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让“瞪羚”跑得更快 “独角兽”冲劲更猛
发布时间:2025-10-30 07:40 浏览量:1
深圳本土独角兽企业大疆发布的全球首款可变形航拍无人飞行器。
作为深圳本土独角兽企业,微众银行是以科技为核心发展引擎的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专注为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作为曾拥有独角兽和瞪羚“双重身份”的深圳本土企业,优必选正积极扩充产能,以满足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深圳特区报记者 曹鹏飞 摄
近日,龙华区瞪羚、独角兽企业座谈会暨授牌仪式举行,沉甸甸的牌匾被依次递到思坦科技、众投互联等企业代表手中。2家独角兽、13家潜在独角兽、10家种子独角兽、27家瞪羚企业,构成龙华区“硬科技突围”的中坚力量。
这正是深圳瞪羚、独角兽企业突围的一个写照。以今年3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节点,深圳从顶层设计到区级落地,构建起覆盖瞪羚、独角兽企业成长全周期的扶持体系。
截至7月,深圳市独角兽企业42家,较上一年长城战略咨询发布家数增加6家,净增速16%,净增数量全国城市第一,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估值总额近1.2万亿元。这些高成长企业的爆发式增长,背后是深圳各区“全链条支持、前沿聚焦、精准服务”的政策合力。
1
“先有芳草,才可引羚”
瞪羚企业是跨过创业初期、以创新支撑高速增长的中小企业,而独角兽企业是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10亿美元的未上市高成长企业,两者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是为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
瞪羚与独角兽的涌现从来不是偶然。它依赖于“技术-市场-政策”等多重因素的深度耦合。如今,深圳各区正打破传统政策“单点扶持”模式,以“梯度培育+生态赋能”等为核心,为企业提供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全流程保障。
位于南山区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元化智能的成长轨迹,是全链条支持的生动案例。这家从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室孵化的企业,初期通过南山区“零租加速营”获得免费办公空间,随后凭借“X-Day”西丽湖路演社对接深创投等机构,获得首轮融资。2025年,企业入选市级瞪羚企业培育库后,又获得信用贷款。“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每个关键节点都有政策支持。”元化智能创始人表示。
“先有芳草,才可引羚。”宝安以政策连续性厚植培育土壤,连续7年以“一号文”支持制造业发展,并在今年率先推出政策、诉求、金融、空间、场景“五大服务包”,用系统化思维为成长性企业“减负、搭台、加油”,造就瞪羚企业爆发。目前,深圳215家瞪羚企业里,宝安以71家的数量登顶全市第一,覆盖物流机器人、集成电路、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成为深圳高成长企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
作为全国工业第一城、全球十大金融中心,深圳高度重视独角兽企业培育工作,上述《行动计划》,构建从发掘培育到金融赋能的全链条支持体系。目前,深圳正持续优化“政策+资本+人才”创新生态,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集聚高地。
2
锚定硬科技差异化布局
立足各自产业基础,深圳各区也差异化布局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推动企业在细分赛道突破。
光明区出台专项扶持措施,全链条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光明区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和软件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对首次入选深圳市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的企业,分档给予奖励,其他具体措施则包括鼓励智算中心建设,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等。
生物医药是福田区的一个主要赛道。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AI制药领域的独角兽晶泰科技的自动化实验室里,机器人小车在自动化工站之间穿梭,企业利用AI等前沿技术,对新药研发关键环节进行颠覆性改造,大幅提高了药物研发效率与成功率,降低了研发成本,加速上百款药物研发与上市,赋能全球新药源头创新。近几年,晶泰科技孵化出剂泰科技、莱芒生物、希格生科、默达生物、赛得康等一批创新企业,邀请上下游企业落户深圳,一批企业在这里串珠成链、集聚成群。
今年8月,在宝安区海纳百川大厦的会议室,一场特殊的企业座谈会在此举行。16家宝安瞪羚与独角兽企业代表,在掌声中接过牌匾。光因科技、蓝鲸智联、汉诺医疗等高成长明星企业,勾勒出宝安这片制造业热土上生长出的新图景。
宝安的瞪羚与独角兽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先进制造业,例如,仓储机器人领头羊海柔创新。2016年,该企业的10人创业团队选择扎根宝安,看中的正是宝安的产业聚合能力——从机器人本体研发到核心算法测试,区内产业链一站式满足需求,如今这家企业员工达1700名,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1500多个项目,2200项知识产权覆盖仓储机器人全领域。
3
精准滴灌破解痛点
在培育瞪羚与独角兽企业过程中,深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融资、人才、空间等关键领域破解企业难题,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痛点”。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共性问题。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南山区于今年3月6日发布了《支持科技型企业千亿融资计划》,旨在通过“股权+债权”双轮驱动、精准政策设计和多方资源整合,帮助初创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迅速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资本赋能、政策护航批量催生“瞪羚企业”,让“瞪羚”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龙华区则以“全梯度奖励”构建培育闭环,其政策覆盖“创新型中小企业—小巨人—独角兽”全层级。机器人企业引望智能的成长轨迹背后,是落户龙华后的多重支持:包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励、研发补贴以及房租减免等。不到一年时间,该企业估值从50亿元跃升至1150亿元,跻身超级独角兽行列。
创新环境就是最好的催化剂。今年7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中,3D打印企业创想三维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这里每台打印机承载的不仅是塑料模型,更是柔性制造的未来图景。”该公司品牌市场负责人巨铮坦言,“深圳作为创新之城,在政策红利、营商环境以及产业链配套方面都给了企业很大的帮助。这些支持让创想三维能够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成长为‘独角兽’。”
- 上一篇:如东 耙齿凌遭遇战
- 下一篇:西方潮流背后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