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不是突然来的?医生提醒:睡觉若出现这2种迹象,尽快就医

发布时间:2025-10-30 20:00  浏览量:1

不少人白天活蹦乱跳,晚上躺下却出事,家属一脸懵,我看多了,真不是毫无征兆。血栓这东西,听起来像是突然间“堵”住了,其实它在体内“潜伏”很久,只是大家平时太容易忽略那些小信号。

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身体最放松、警觉性最低,反而是血栓“搞事情”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比起白天的紧张忙碌,夜晚才是身体最真实的状态。很多人觉得白天没事就算健康,其实晚上才最能看出端倪。

我经常跟老年朋友说,“晚上睡觉时的身体感受,不能当作小题大做。”你要是晚上莫名其妙腿发麻、半夜手脚肿胀,别只当是躺久了、压着了,这有时候就是血栓在“敲门”。

尤其是那种一侧肢体发凉或者麻木感持续不退,或者半夜突然呼吸憋闷、心慌出汗的情况,都不能拖。

我见过太多老人,白天看起来挺好,晚上出了问题才追悔莫及。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大家对高血压、糖尿病那么紧张,对血栓这种“闷声干活”的东西反而不当回事。

其实血栓就像是“管道里的水垢”,一旦脱落,堵住要害,出事就是一瞬间,但“养”它却是长期的事。血栓的形成,不是靠一两天的坏习惯,而是日积月累地忽视身体的反馈。

你要问我血栓最怕什么?不是怕堵住,而是怕你早期察觉不到。尤其是静脉血栓,它不像动脉血栓那样动静大,它是悄悄地藏在腿肚子、盆腔、肺动脉这种地方,没什么疼、也不一定肿,直到某天突然一块“血块”冲去了肺,人才知道出大事了。

我一直强调,身体在夜间的异常,正是血液循环出问题的信号。比如睡到半夜,腿突然发硬、发热,甚至痛得醒来,这不是普通的抽筋,我见过太多病人起初就是这样的症状,但都没当回事。

其实那时候,静脉已经开始有血栓形成了,血流不畅,局部温度升高,组织缺氧才会引发这种反应。

还有一种更容易被忽视的情况——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尤其是平躺时更明显,一翻身就感觉憋气、心慌,有时候还会出冷汗。这种情况,很多人误以为是心脏不好,其实很可能是肺动脉有小血栓了。血栓堵住肺的毛细血管,氧气交换受阻,自然就会气喘胸闷。

这些信号不是凭空出现的,是身体在“尽最后的努力提醒你”。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作息紊乱,长时间坐着不动,尤其是乘车、办公、打麻将、刷视频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腿部静脉血流变慢,就是血栓最喜欢的环境。

我常说:“血液不流动,就像水塘不换水,早晚出问题。”更要命的是很多人还爱翘二郎腿、跷腿睡觉,这种姿势会压迫血管,腿部血液回流更慢。

你看那些坐飞机长途旅行的人,为什么要穿弹力袜?就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可我们日常生活里,谁会这么注意?反倒是习惯性忽视,才让血栓有了“温床”。

我觉得最该警惕的是那些自认为身体还不错、不疼不痒就无事一身轻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明明三高缠身,还天天说“我没感觉”。这种“没感觉”,往往是血栓最危险的时候。

因为血管内皮的损伤、血液的粘稠度、血流速度变慢,这些都不是立刻就能感觉到的,但它们每天都在悄悄“培养”血栓。

我一直强调,血栓不是靠感觉来判断的,而是靠你对身体的细心观察。比如你可以每天睡前摸摸自己的小腿,如果一条腿比另一条明显肿、热甚至有点硬,哪怕不痛,也要警觉;再比如醒来时手指发麻、脸色发白,别只当是“血糖低”,也要考虑是不是血流问题。

饮食上我也有话说。很多人一边吃油炸重口味,一边喝酒熬夜,还自以为“年轻时习惯了”。可你身体的血管早就不是年轻时候那样通透了。我见过太多血栓患者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问题,直到一次感冒卧床、一场长途旅行,才突然出事。其实不是“突然”,是血栓早就埋下了。诱因只是最后一根稻草。

心理上的问题也不能忽略。长期焦虑、压力大,会让身体处于一种高应激状态,肾上腺素飙升,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更加粘稠。

你看那些老是爱生闷气、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人,血栓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得多。我一直觉得,情绪稳定,比什么保健品都重要。

我还特别想提醒那些长期卧床、做过大手术、骨折、癌症等特殊人群,这些人本身血液系统就容易“乱”,再加上活动量少,血栓几乎是“标配”风险。最怕的就是家属也掉以轻心,以为只要吃药就行,忽视了肢体活动的重要性。

可别小看夜里的两个信号:一是夜间无缘无故的一侧肢体麻木、发凉、发沉,二是平躺时呼吸困难、心慌冷汗。

出现这两种情况,哪怕只是一次,也要尽快就医检查,不要等第二次。因为第二次很可能就是大血栓脱落了,那时候时间就是生命。

我特别不爱听“这不就是累的”“睡姿不好”“我以前也这样”的说法。你可以把一次当偶然,但不能忽视背后可能的规律。身体的反应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尤其是反复出现的异常,一定有它的理由。

说到底,血栓就是个“慢性炸弹”。它不吓人,吓人的是你不当回事。我不反对现代人忙,但我一直提倡,忙归忙,晚上睡觉前给自己留三分钟,想想今天有没有哪不舒服、哪不对劲。

血栓不是突然来的,它只是一直没被重视。

参考文献:
[1]刘丽萍,王建荣.老年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43(5):540-544.
[2]张庆云,李晓燕.肺栓塞的早期识别与诊治策略[J].实用内科杂志,2025,45(3):367-372.
[3]王春华,高志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管理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1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