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长:以军人担当筑牢医院安全“防火墙”
发布时间:2025-10-30 23:00 浏览量:1
在赣县区妇幼保健院,有这样一位“守夜人”——他带着13年军旅生涯的烙印,把医院后勤总务与安全保卫的责任扛在肩头,用一次次挺身而出、日复一日的坚守,为医患筑牢安全屏障。他,就是赣县区妇幼保健院保卫科主任、共产党员陈水长。
陈水长,1980年8月生于于都县,中专文化。1999年12月,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他投身南京军区某部,开启13年军旅生涯。从战士到代理排长,他在摸爬滚打中锤炼出钢铁意志;2004年8月入党,更是让“责任”二字深深融入血脉。2013年退伍后,他转业至赣县区妇幼保健院,从军营到医院,身份变了,但“冲锋在前、使命必达”的军人本色,始终未变。
军人本色,铸就安全防线“硬底气”
从部队到医院,陈水长把“一丝不苟、雷厉风行”的作风刻进工作细节里。面对后勤总务与安全保卫的繁杂任务,他从不含糊——小到一盏应急灯的亮度,大到全院水电管网的巡检,他都带着“找茬”的劲头逐项核查。一次日常排查中,他发现住院部3楼一处消防栓接口轻微漏水,虽不影响当下使用,但他立刻协调维修人员更换配件:“安全上没有‘差不多’,哪怕是小隐患,也要掐灭在萌芽里。”正是这份“零容忍”的态度,让医院多年保持安全事故“零发生”。
爱岗敬业,织密医患安全“防护网”
在陈水长心里,“医院安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24小时紧绷的弦。他牵头完善《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等10余项规章,每月组织消防演练、安全培训,把“安全意识”送到每个科室、每位职工手中。
他更坚持“预防为先”——每周带领团队对消防设施、急救车辆、绿色生命通道开展“拉网式”排查,哪怕是配电箱里一个松动的螺丝,都要当场整改。2023年4月初的一个傍晚,他刚端起饭碗,就接到“消防水泵房泵体炸裂”的紧急电话。放下碗筷直奔现场时,水泵房已是一片汪洋,高压水流裹挟着水雾冲击视线,配电柜还处于通电状态,稍有不慎就有触电风险。“我来!”他喊了一声,手持手电眯眼冲进去,来回3次尝试后,终于找准时机关掉高压电匣刀,随后协调维修人员连夜抢修,确保第二天医院正常运转。而他自己,不仅全身湿透,左手还被钢管刮出好几道血口子,回家后妻子没有责备他,只是心疼的泪水夺眶而出,陈水长却只对妻子轻描淡写:“军人出身,这点小伤不算啥。”
抗疫一线,扛起党员先锋“硬担当”
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陈水长又成了“逆行者”。当时防护物资紧缺,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揽下“物资筹集”的重任——每天打几十个电话联系供应商,跑遍赣县区的大小药店,甚至驱车前往周边城市“抢货”。有一次为了凑齐2万个口罩,他凌晨5点出发,辗转3个县城,直到深夜才带着物资赶回医院,双手冻得通红却笑着说:“医护人员有防护,患者才安心。” 物资有了保障,他又主动值守医院疫情防控卡点。寒冬里顶着冷风测体温、查行程,酷暑中穿着防护服登记信息,遇到不理解的群众,他总能耐心解释:“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多担待些。”整整3个月,他用“白+黑、5+2”的坚守,为医院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疫情防线。
荣誉加身,初心不改“守路人”
多年的付出,让陈水长收获了诸多认可:2016年科室获评医院“先进科室”,他个人获评“先进个人”;2021年被赣县区消防救援大队评为“消防安全管理先进个人”。但面对荣誉,他始终谦虚:“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院党组织正确领导,也是团队一起拼出来的。”在他的带领下,保卫科成了医院里的“放心科室”,团队成员个个干劲十足,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总会主动说:“跟着陈主任干,心里有底。”
如今,陈水长依旧坚守在岗位上——清晨的医院里,有他巡查的身影;深夜的走廊里,有他排查的脚步。这位“老兵”党员,用责任与担当,继续守护着医院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医患,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坚守。(薛顺鑫、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