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想买安世的芯片可以,但中方开的条件,是把荷兰架在火上烤

发布时间:2025-10-31 16:42  浏览量:2

美媒:欧洲想借着买安世的芯片不是不可以,但中方开的条件,就是把荷兰架在火上烤。

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10月30日,也就是荷兰政府宣布强制接管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大约1个月后,闻泰的发言人在这天发布了一则官方声明。

声明提到,无论欧洲也好,还是任何甲方也罢,任何来自外界的、有关希望闻泰恢复安世中国半导体出口的请求,都必须建立在一个核心前提之下:那就是恢复安世半导体前首席执行官张学政的职务。

闻泰要求恢复张学政的安世CEO职务是阳谋,欧洲就是难受也得接招

安世原本就是一家中资企业100%控股的半导体公司,它的拥有者和主理人本来就是中国人,那它就应该、也必须交还给中国人。

闻泰的这个要求看似并不过分,实则却是把抢走了安世的荷兰政府架在了火上烤。

9月30日,荷兰政府援引一部尘封了73年的《商品供应法》,强行接管了安世荷兰总部的资产与管理权,撤换张学政的高管职务,并将中资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

荷兰方面给这场行动取了个戏谑意味直接拉满的代号,“守护行动”。

表面上,荷兰政府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技术泄露”和“治理风险”,但实际上,荷兰人的手段却充满了地缘政治算计。

相关文件显示,荷兰早就与美国就所谓的“穿透规则”达成了统一口径,而美方对荷兰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须把张学政的职务给撤了。

与此同时,舆论上的攻势也在同步展开。西方媒体通过密集渲染所谓的“中国技术窃取”叙事,为荷兰政府的这次强盗行动营造了极为恶劣的舆论声势。

荷兰政府或许以为,他们通过法律手段夺取安世的公司控制权,既能迎合美国,又能保住欧洲半导体产业链。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变量。

那就是安世半导体的精华并不在荷兰,而在中国。

既然荷兰不讲武德在先,那就怨不得我们雷霆反击了。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切断了其核心产能的供应。

安世半导体超过70%的芯片封装测试产能都位于东莞,86%的欧洲龙头企业都依赖中国的安世芯片。

荷兰虽然抢走了安世荷兰总部,但抢到手的却是一个空壳子,安世的大部分实体产能依然掌握在中国手里。

尽管事情闹到了这个份上,但我们并没有关闭谈判大门。

10月21日,中荷经济部长通话,同意寻求解决方案。

我们此举表面上是在缓和局势,实则却为后续的将军埋下伏笔。

就在全世界都在观望中方会开出什么价码的时候,身处暴风眼中的闻泰站出来作了表态:

“恢复(张学政)被罢免的首席执行官职务,归还闻泰安世的完整控制权。”

这个条件当然是合情合理的。安世本来就是闻泰的子公司,当然应该由闻泰的人来管。

但实际情况没有这么简单。闻泰提出的这个要求,它给荷兰造成的政治杀伤力之巨大,远超想象。

荷兰政府要是接受了这个条件,那就等同于变相承认这一整个接管行动都是非法的。而荷兰政府就是那个犯罪主体。

在这个语境下,安世首席执行官最后花落谁家,实际上成了国家主权与商业规则的试金石。

荷兰手里握着安世,而闻泰的背后是中国。

闻泰开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条件,也是代表中国向荷兰发出的一个政治宣言。

这是一场真正的零和博弈,没有任何模糊空间。

中国也好,荷兰也罢,要么全赢,要么全输。

这就让荷兰政府现在的处境很尴尬了。

荷兰政府现在已经成了欧洲工业界的公敌,德国的汽车龙头和法国的航空巨头都在给阿姆斯特丹施加压力。

无论荷兰政府情愿与否,全球供应链断裂的责任都要由他们承担,欧洲经济衰退的黑锅也要由他们背上。

荷兰政府或许在法律上赢了官司,但却输掉了现实中的未来。

目前,安世事件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今后的发展有两种可能。

要么,是在中欧双方握手言和,大家各退一步,达成所谓的“区域分治”方案。即欧洲总部控制安世专利,中国区独立运营。

但这需要复杂的法律安排,而且依然难以根治彼此的信任危机。

要么,就是僵局持续下去,欧洲的汽车产业没得选择,只能被迫重构供应链。

可问题是,新建产能也是需要时间的。期间的价格飙升,肯定重创欧洲那就早就气若游丝的制造业基本盘。

这次安世之争,让我们在危机中看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产能自主,就没有产业安全。

无论结果如何,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大概率都将加速区域化,而全球的产业竞争也注定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从商业竞争到规则竞争,法律、标准和认证都可以成为的博弈工具。

从效率优先到安全优先,供应链韧性正在取代成本优化,成为第一优先项。

从全球化到区域化,每个大国都在加紧建设自己的小院高墙。

中方向荷兰开出的条件,看似只是关于一个首席执行官的人事任免,实则却是给全世界的一场演示。

在这个新的时代,真正的权力并不来自法律条文,而是来自产能控制。

也不来自政治宣言,而是来自产业命脉。

在这场博弈中,荷兰发现自己在法律上占了先手,却在全球产业链的棋盘上满盘皆输。

选错边的代价,远比想象中的更加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