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患高血压的人,要补充这几种维生素,预防多个并发症

发布时间:2025-11-13 13:19  浏览量:1

每天清晨,一处居民区里,许多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都准时围坐在小区花坛边,聊着家常。提到血压,几乎没人能避开这个话题。一个个都说:“我这血压,吃药都十几年了。”

有的人却突然补了一句:“最近眼花得厉害,腿脚也没以前利索了。”这时候,旁边人就问:“是不是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然后大家陷入沉默。

高血压到底只是个“血压高”的事儿吗?那些看似不相关的毛病,是不是都有它的影子?有没有什么办法,除了吃药,还能减轻它带来的伤害?李兰娟院士就曾提醒,高血压患者,除了控制血压,还要注意补充几种关键的维生素。

说到高血压,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就是头晕、心跳快,吃药降下来就行了呗。可真没那么简单。

高血压其实是一种“静悄悄”的慢性杀手,它不疼不痒,却会悄悄损伤心脑血管、肾脏、眼底,甚至导致中风、心梗、失明。

并不是把血压控制住了就万事大吉了。一些关键营养素的缺乏,可能加速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这就像车子加了油,但缺了润滑油,照样开不久。

李兰娟院士曾在多个场合强调,高血压患者除了按时用药、合理运动、清淡饮食,还应关注体内维生素的平衡。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意外?

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把维生素和高血压联系在一起。但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有几种维生素,确实能在“幕后”帮高血压患者抵御并发症,减轻负担。

先来说说维生素D。它并不是只跟骨头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缺乏和高血压之间存在明显关联

不仅如此,缺D还会影响血管内皮的功能,让血管更容易收缩,血压自然就高了。更糟的是,维D缺乏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就是说,缺维D的人,可能同时面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夹击

中老年人本身体内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就下降,加上户外活动少、晒太阳少,更容易缺。可别觉得这是小事,有研究显示,长期维D缺乏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30%以上。一个简单的补充,却可能避免一个复杂的并发症。

再一个就是维生素C。听上去是不是很常见?是的,维C几乎是大家最熟的维生素之一。但它的作用可不只是预防感冒那么简单。

维C是强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血管不受氧化损伤。血压升高时,血管壁本身就承受更大压力,如果再被自由基攻击,血管硬化的速度只会更快。

更关键的是,维C还能增强血管弹性,让血管更“服帖”,不容易破裂。这对预防脑出血、眼底出血等并发症意义重大。有研究指出,维C摄入量较高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更低,尤其是在日常摄入偏少的老年人群体中,效果更明显。

第三个值得关注的是维生素B族。很多人都听说过“B1、B2、B6、B12”,但并不清楚它们跟血压有什么关系。维生素B6和B12对神经系统和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特别是B6,它能帮助调节血压、改善情绪,降低压力激素的水平。而B12则有助于降低一种叫“同型半胱氨酸”的物质,它如果在血液里升高,会增加中风和心梗的风险。

同型半胱氨酸就像一个“血管炸弹”,很多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体内这个指标早已超标。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有助于把这个炸弹拆掉。可惜的是,这一点往往被忽略了。

除了这些,维生素E也有一席之地。它能防止血小板过度聚集,避免血栓的形成。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简直是“救命”的功能。因为血管一旦狭窄,血栓更容易形成,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就大大增加。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买点复合维生素吃吃就行了?事情没那么简单。有些维生素是脂溶性的,比如维D和维E,补多了反而可能造成中毒。所以最稳妥的做法,是通过饮食搭配来补充,必要时再通过医生指导下的补剂来补足。

举个例子,维生素D可以通过晒太阳促进合成,但别暴晒,早上九点前或下午四点后的阳光比较温和,每次晒15~30分钟就够。食物中,像鸡蛋黄、三文鱼、牛奶也都含有维D。

维生素C就更好找了,新鲜的柑橘、猕猴桃、辣椒、西兰花,都是天然维C宝藏。注意一点:维C怕热,蔬菜尽量少煮、快炒,别炖烂了。

B族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全谷物、豆类、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中。很多人不爱吃粗粮,可惜了。白米白面虽然吃着细腻,但维生素含量远远不如全谷物。适当吃点糙米饭、玉米粥、红豆绿豆,才是对身体更友好的选择。

维生素E多存在于坚果类,比如杏仁、核桃、花生,还有植物油。但油不能多吃,坚果也要控制量,别吃着吃着“补”成了肥胖。

值得提醒的是,有些人因为肠胃吸收功能下降,即便吃得够,也可能吸收不足。这种情况,就需要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额外补充维生素制剂。自己随便买来吃,不见得适合每个人,盲目补充可能反而伤身。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很多高血压患者因为服用某些药物,体内某些维生素更容易流失。比如长期服用利尿剂的人,可能会加快体内维生素B族的排泄,这时候如果不注意补充,身体“亏空”得更快,症状也就更明显。

说到底,控制高血压不是一场短跑,而是马拉松。除了吃药、控盐、运动,营养补充也是“幕后功臣”,能帮身体打好基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很多人直到出现中风、肾衰,才意识到高血压的可怕。但高血压真正危险的地方,不在于血压高,而在于它悄无声息地毁掉身体的各个系统。能在早期用“营养+管理”的方式,稳住它,才是真的聪明。

李兰娟院士的提醒,其实就是一句大实话:高血压是慢慢累积的病,别等出事了才后悔没补维生素。这不是营销鸡汤,而是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

别等到“老毛病”变成“老命根”,才想起健康这回事。现在开始,把饮食调一调,营养补一补,别让身体的“隐形漏洞”变成大祸根。

说到底,健康从来不是靠某一片药撑起来的,而是靠每一口吃进去的东西、每一次晒太阳的坚持、每一个生活习惯的改变,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

人上了年纪,最怕的不是衰老本身,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解身体的需求,听听专家的建议,像补维生素这样的小事,其实就是身体给出的“求救信号”,别忽略了。

谁说“老了就这样”?只要管得住嘴,迈得开腿,补得对营养,身体照样给你惊喜。别让高血压牵着鼻子走,咱得学会自己掌舵。

参考文献:
[1]李兰娟.高血压的综合管理与个体化营养支持[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8):701-705.
[2]王雪萍,刘建平.维生素D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4):334-338.
[3]张伟,陈志伟.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6):500-50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