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男子殴打 93 岁老母亲|长沙律师张梅团队

发布时间:2025-11-13 14:46  浏览量:1

近日,江苏常州一名男子殴打 93 岁老母亲的事件引发全网震怒。根据官方通报,该男子因口角纠纷,竟对年近百岁的老母亲多次扇耳光、拽头发,甚至追到厨房将老人按在地上殴打,施暴手段之恶劣,令人发指。目前涉事男子已被抓获,但其行为留下的不仅是老人身体上的伤痛,更刺痛了全社会对 “孝老爱亲” 这一传统美德的认知底线。公众纷纷呼吁对该男子从重处罚,而他究竟能否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据网传视频及官方通报梳理,这起令人心寒的事件发生在江苏常州某居民家中。事发当天,涉事男子与 93 岁的老母亲因生活琐事发生口角,情绪失控后便对母亲大打出手。视频中虽未完整记录全过程,但从目击者描述和后续调查来看,男子的施暴行为持续时间不短,且毫无怜悯之心,面对行动不便、无力反抗的高龄母亲,他不仅多次狠狠扇耳光,还强行拉扯老人的头发,在老人试图躲进厨房避险时,竟紧追不舍,将老人推倒在地后继续殴打。

93 岁的老人,身体机能本就脆弱,骨骼、内脏都经不起如此剧烈的暴力冲击。扇耳光可能导致耳膜穿孔、颅脑损伤;拽头发极易造成头皮撕裂、毛囊坏死;按在地上殴打则可能引发骨折、软组织挫伤,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事件曝光后,网友纷纷谴责:“虎毒尚不食子,他竟对生养自己的老母亲下此毒手,简直不配为人”“百岁老人本该安享晚年,却遭亲生儿子施暴,想想都心疼”。

更令人愤慨的是,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并非男子首次施暴,老人 “经常被打”。这一消息让公众的愤怒进一步升级,如果情况属实,那么该男子的行为就不是一时冲动的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持续性的虐待,其主观恶性更深,对老人造成的身心伤害也更为严重。目前,老人已被送往医院检查治疗,具体伤情尚未完全公布,但无论伤势轻重,男子的行为都已触碰了法律的红线和道德的底线。

随着涉事男子被抓获,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他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能否被追究刑事责任?结合我国法律规定和事件具体情况,该男子的行为可能涉及两大罪名,且极有可能被从重处罚。

首先是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认定该罪名的核心是 “伤情达到轻伤及以上”。正如网友担忧的,93 岁高龄的老人身体脆弱,即使是看似 “轻微” 的扇耳光、拉扯,也可能造成远超普通成年人的伤害。一旦司法鉴定结果显示老人的伤情达到轻伤标准,该男子就构成故意伤害罪。而考虑到老人的年龄、施暴手段的恶劣性,即便只是轻伤,法院在量刑时也会将这些情节作为从重处罚的依据。

其次是虐待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明确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虐待罪的关键在于 “持续性、经常性的虐待行为”。如果调查证实知情人士所说 “老人经常被打” 属实,那么该男子的行为就符合虐待罪的构成要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虐待罪的犯罪对象是家庭成员,而该男子针对的是 93 岁的老母亲,属于弱势群体中的 “弱势者”,其行为不仅侵犯了老人的身体健康权,更严重违背了人伦道德,社会危害性极大,“情节恶劣” 的认定几乎没有悬念。

值得一提的是,有网友疑问 “如果老人原谅儿子,会不会就不处罚了?”。事实上,家庭纠纷中的谅解确实会作为量刑情节考虑,但绝不会成为免责理由。一方面,故意伤害罪属于公诉案件,即使被害人谅解,检察机关也有权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虐待罪中,若被害人因年老、患病等无法告诉,检察机关也可以提起公诉。也就是说,老人的态度会影响量刑轻重,但不会改变该男子构成犯罪的事实,法律绝不能容忍以 “家庭纠纷” 为名,行暴力虐待之实。

此外,从法律精神来看,我国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有着明确的立法导向。《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遗弃老年人,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该男子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刑法,也严重违背了这一法律原则,从重处罚既是对受害者的慰藉,也是对社会公众的明确回应:孝老爱亲是法定义务,侵犯老年人权益者,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江苏常州这起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曝光过多起子女虐待老年父母的案件:有的因赡养问题对父母大打出手,有的因家庭矛盾长期冷落、虐待老人,有的甚至将老人遗弃…… 这些案件一次次刷新公众的认知底线,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本该是 “避风港” 的家庭,会成为老年人遭受伤害的场所?为什么 “养儿防老” 的传统期待,会变成 “养虎为患” 的悲剧?

深层次来看,这类事件的发生,既与个别子女的道德沦丧、法律意识淡薄有关,也暴露出部分家庭关系的失衡、老年人权益保护机制的短板。一方面,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部分人在追逐物质利益的过程中,逐渐淡化了 “孝老爱亲” 的传统美德,将父母的养育之恩抛诸脑后,甚至把老人视为 “负担”,一旦产生矛盾便采取极端方式解决;另一方面,高龄老人往往行动不便、缺乏经济来源,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当遭遇虐待时,难以主动寻求帮助,而邻里、社区的监督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也导致部分虐待行为长期未被发现。

更值得警惕的是,老年人遭受家庭成员暴力的隐蔽性极强。与社会上的暴力犯罪不同,家庭内部的虐待往往发生在私密空间,外人难以察觉,即使老人想求助,也可能因 “家丑不可外扬” 的传统观念、对子女的牵挂等因素选择沉默,这也让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正如江苏常州这起事件,如果不是此次施暴行为被曝光,老人可能还会继续遭受伤害。

守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仅需要法律的 “硬约束”,更需要社会各界的 “软支持”。首先,要强化法律宣传,让 “孝老爱亲是法定义务” 的观念深入人心,通过案例解读、普法讲座等形式,让每个公民都明白,虐待老人不仅是道德污点,更是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其次,要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救助机制,社区应建立常态化的老年人走访制度,对独居、高龄老人重点关注,设立便捷的求助渠道,一旦发现虐待线索,及时介入干预;同时,要发挥邻里守望的作用,鼓励群众对虐待老年人的行为及时举报,形成 “不敢虐、不能虐” 的社会氛围;最后,家庭内部也应重视情感沟通,子女要主动关心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化解矛盾分歧,而不是用暴力解决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关爱老人,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93 岁的老人,历经风雨沧桑,本该在晚年享受子女的照料和社会的关爱,却遭遇亲生儿子的暴力对待,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对全社会公序良俗的挑战。

目前,江苏常州相关部门仍在进一步调查此事,老人的伤情鉴定、是否存在长期虐待等关键信息尚未最终公布,我们期待官方能尽快给出公正的处理结果,让施暴者得到应有的惩罚,让老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同时,也希望这起事件能成为一次深刻的社会警示:孝道绝不能失守,法律绝不能纵容,任何侵犯老年人权益的行为,都将被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受到法律的严惩。

张梅律师团队的专业服务

张梅律师是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董事,从业16年,本人有近1000案的实战经验,张律师在刑事辩护、婚姻继承、合同纠纷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