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冷,午睡是错的?提醒:过了65岁后,午睡要牢记这几个原则
发布时间:2025-11-13 15:27 浏览量:1
►
本文1735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王邻居:冬天一冷就想躲在被窝里多睡会儿,尤其是中午那会儿,饭后一躺就不想动。但老伴却说:你年纪大了,午睡太久要出事。真的假的?
天气一冷,“睡觉”这件事就成了“养生头等大事”。尤其是很多老年人,一到中午就习惯眯一会儿。但你知道吗?午睡睡得不对,反而可能变成“催命觉”。
午睡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怎么睡、睡多久、睡的姿势对不对。
中国睡眠研究会曾指出:适当的午睡可以缓解疲劳、提高记忆力、降低心血管风险。但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午睡方式不当,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有研究显示,午睡超过90分钟的老年人,患上高血压、糖尿病、认知障碍的风险显著上升。尤其是在冬季,室内外温差大,血管易收缩,起身时若过猛,极易诱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
1.午睡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内
很多人觉得午睡越久越补,其实恰恰相反。
超过1小时的午睡,容易让身体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再醒来反而头昏、心悸、血压波动大。老年人本身神经调节能力下降,醒后“迷糊感”更强,容易跌倒。
最佳午睡时间是饭后30分钟开始,持续20〜30分钟即可。如果实在困倦,也别超过45分钟。
2.睡姿选择:避免趴睡与窝在沙发
趴在桌上睡看似方便,实则危害不小。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讲——
趴着睡会压迫胸腔和心脏,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
颈椎容易扭伤,醒来后肩膀酸、头晕不止;
部分老年人有青光眼或眼压问题,趴睡还可能加重眼病。
正确做法是:靠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头部略抬高,盖好薄被保暖。
3.穿得太多、盖得太厚≠更安全
冬天午睡,很多老人会“全副武装”地躺下,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
午睡时体温本就降低,盖得太厚容易出汗,醒来一吹风,反倒感冒。特别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冠心病的老人,午睡环境闷热、氧气不足,还可能诱发呼吸困难。
建议:穿着宽松保暖的家居服,盖一层毛毯即可。保持室内温度在20〜24℃,相对湿度50%左右最适宜。
4.醒来别猛起,给身体“热身”时间
@老李头:有次午睡醒来,刚起身就觉得眼前发黑,一屁股坐回去了。医生说是“体位性低血压”。
很多老人都有类似经历。这是因为血压调节能力下降,睡醒后大脑供血不足造成的。
正确做法是:醒来后先睁眼躺2分钟,再慢慢坐起,再等2分钟再下床。可以做点简单的手脚活动,等头脑清醒后再起身走动。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午睡。以下几类老人,午睡前一定要特别注意:
患有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的人:午睡可能加重呼吸暂停,甚至突发心律失常;
糖尿病患者:午睡后血糖波动大,需控制午餐碳水摄入;
患有老年痴呆的群体:午睡过长可能扰乱昼夜节律,晚上难以入睡;
服用降压、安眠等药物者:午睡后起身更需缓慢,防止血压骤降。
如果你属于上述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午休习惯,必要时减少午睡或仅采取闭目养神的方式。
一项发表于《老年病研究杂志》的研究指出:规律、短时午睡的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风险比不午睡者低30%,而午睡时间超过90分钟者,风险反而增加。
也就是说,午睡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睡得对”。
@阿姨圈热议:“年轻时熬夜不睡觉,老了拼命补觉。可补得不对,反而出事。”这话虽玩笑,却也道出真相。
午饭别吃太饱,尤其是高脂食物,容易让血液集中于肠胃,脑供血不足;
午睡前别喝浓茶或咖啡,影响睡眠质量;
醒后别马上洗澡或外出,要让身体“缓一缓”,再接触冷空气;
最好有家人陪伴或定闹钟提醒,防止睡过头或突发状况无人察觉。
午睡不是错,错的是方式。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午睡是一种“技术活”。睡得对,能延缓衰老;睡不得法,可能埋下健康隐患。
别再以为中午眯一会儿是“随便的事”。这个年纪了,每一次睡觉,都是在“和健康谈判”。愿你午睡好、血压稳、身体棒!
参考资料:
国家卫健委《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21年版)》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
《老年病研究杂志》:午睡时间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联研究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卒中防治指南(2020)》
- 上一篇:“免密支付”,是时候告别“偷偷摸摸”了
- 下一篇:你的不珍惜,帮我教会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