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占澎湖38年,明朝打了3次才收复?这波收复失地藏着大玄机!

发布时间:2025-11-13 17:31  浏览量:1

澎湖列岛的面积不到130平方公里,明朝居然花了38年、打了3次才从荷兰人的手中抢了回来!要知道,当时荷兰号称“海上马车夫”,战船坚炮猛得很,可明朝军队明明实力不弱,第一次交锋还没开打就逼退敌军,为啥最后却拖了快40年才彻底收复?这期间到底发生了啥,让一场看似简单的驱寇之战变得一波三折?

故事还得从17世纪初说起,当时的荷兰刚摆脱西班牙统治,一心想在亚洲搞殖民扩张,打开和中国的贸易大门。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只允许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荷兰商人根本挤不进来。软的不行就来硬的,1604年,荷兰舰队指挥官韦麻郎带着三艘战船,趁明朝澎湖守军换防的空档,偷偷占领了澎湖列岛。

这是荷兰第一次占澎湖,也是明朝和荷兰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有意思的是,这次明朝根本没动刀动枪。福建巡抚徐学聚派了个叫沈有容的官员去谈判,沈有容也是个狠人,单船闯荷兰舰队,直接跟韦麻郎摊牌:要么赶紧撤走,要么明朝大军一到,把你们全消灭在这里!荷兰人本来就是偷偷摸摸占的岛,手里兵力不多,又怕真的跟明朝撕破脸断了贸易念想,琢磨了几天,居然真的灰溜溜撤走了。第一次澎湖之争,明朝不战而胜,看着挺风光,可也给后来的麻烦埋了伏笔——没打疼荷兰人,他们总想着卷土重来。

果然,1622年荷兰人又来了!这次带队的是雷约兹,带了17艘战船、1000多名士兵,来势汹汹。他们不光占了澎湖,还在岛上修了堡垒,取名“热兰遮城”(后来在台湾也修了同名堡垒),摆明了要长期霸占。更过分的是,荷兰舰队还到处骚扰福建沿海,抢劫商船、烧毁渔村,甚至登陆杀人,把沿海百姓害苦了。

明朝这次没法再不战而胜了,只能派兵打仗。可这仗打得特别的憋屈,荷兰人的战船是“盖伦船”,船身高大,火炮射程远,明朝的水师战船根本近不了身;而且荷兰人在澎湖修的堡垒特别坚固,明军攻城攻了好几次都没打下来。打了一年多,明军死伤不少,荷兰人也不好受,补给线太长,士兵们水土不服,病死的比战死的还多。最后双方坐下来谈判,荷兰人同意撤走,但有个条件——明朝得允许他们去台湾通商。明朝官员想着赶紧把人赶走就行,居然答应了这个条件。就这样,荷兰人从澎湖撤走,转头就占了台湾,这也为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埋下了引线。第二次澎湖之战,明朝看似胜利,其实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这一放就是20多年。荷兰人在台湾站稳了脚跟,一边搞贸易赚钱,一边还想着回头再占澎湖。而明朝这期间内忧外患不断,先是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后是后金(清朝)在北边虎视眈眈,根本没心思管海上的事。直到1642年,福建巡抚邹维琏实在忍不了荷兰人的一再挑衅,力排众议,决定彻底解决澎湖问题。

这次明朝是动真格的了,邹维琏集结了福建水师的主力,战船多达200多艘,士兵4万多人,还特意造了一批“火攻船”,专门对付荷兰人的大船。开战之后,明军先是用火炮轰击澎湖的荷兰堡垒,接着派火攻船冲向荷兰舰队,趁着风势放火。荷兰人的大船虽然厉害,但最怕火攻,几艘战船被点燃后,其他船吓得赶紧四散逃跑。明军趁机登陆澎湖,围攻荷兰人的堡垒。这一次,荷兰人没了退路,补给被切断,战船被烧毁,守堡垒的士兵死伤过半,最后只能投降。1642年,明朝终于彻底收复了澎湖,这也是第三次澎湖之战,耗时最短,打得最彻底。这次收复澎湖,已经是明朝灭亡前两年了。两年后,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而荷兰人虽然丢了澎湖,却还占着台湾,一直到1662年,郑成功才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台湾。

明朝为啥打了三次才彻底搞定?其实不是明朝军队不行,核心问题出在内耗和战略摇摆上。第一次不战而胜,没彻底打消荷兰人的野心;第二次明明能趁势把荷兰人赶出东亚,却为了尽快收场,允许他们去台湾通商,等于给了对方喘息之机;第三次虽然打得干脆,但此时明朝已经风雨飘摇,就算收复了澎湖,也没法改变王朝覆灭的命运。

而荷兰人之所以一再纠缠澎湖,本质上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当时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在欧洲是奢侈品,能赚大钱,荷兰人哪怕冒着被打的风险,也想抢占贸易通道。澎湖地处台湾海峡要冲,是往来中国沿海和东南亚的必经之路,自然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这场跨越38年的争夺战,看似是明朝和荷兰的军事对抗,其实藏着太多历史细节:明朝海禁政策的弊端、封建王朝的战略短视、西方殖民者的扩张野心,还有普通士兵和沿海百姓的苦难。澎湖虽然小,但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大航海时代来临之际,东方古国和西方列强的第一次正面碰撞。

如果明朝第一次就彻底打疼荷兰人,会不会就没有后来台湾被占的历史?如果明朝没有海禁,而是主动融入世界贸易,历史又会走向何方?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