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员工硬刚巨头!星巴克劳资纠纷升级,议员拿CEO薪酬说事
发布时间:2025-11-13 17:46 浏览量:1
2025年星巴克的假日季有点热闹,红杯日还没到,罢工的消息先传得沸沸扬扬。
25个城市的咖啡师放话要在这个销售最旺的日子集体停工,背后是近四年的工会维权路,还有100多名美国立法者的联名施压。
这事儿闹到现在,早就不是简单的“员工要涨薪”那么直白了。
一边是92%投票支持罢工的咖啡师,一边是宣称“提供零售业最优待遇”的星巴克,中间还夹着拿着CEO薪酬说事儿的议员,这场劳资博弈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罢工的底气来自咖啡师们的高支持率,工人联合会发起的投票里,九成多员工愿意无期限罢工,就为了一份公平合同。
他们想要的其实很实在,提高工资、优化工时,还有解决那些堆积已久的不公平劳动行为指控。
本来想这事儿可能调解一下就完了,但后来发现双方分歧实在太大。
早在2024年底,合同协商就停了下来,2025年2月进了调解阶段也没管用,4月星巴克的经济补偿方案直接被咖啡师代表否决。
工会发言人米歇尔・艾森说得挺实在,咖啡师是星巴克体验的核心,不支持他们,生意早晚受影响。
星巴克这边也有自己的说法,公司宣称小时工平均时薪超30美元,福利在零售业里数一数二,还已经和工会达成了30多项初步协议。
他们觉得是工会主动退出了协商桌,自己一直敞着门愿意谈。
首席合作伙伴官萨拉・凯利还专门给员工写信,说相信能迅速达成合理协议。
双方的说法都有依据,但分歧点也很明确。
工会说代表1.2万名员工,星巴克只认9500名;工会指责公司不愿改善待遇,星巴克说自己福利已经最优。
如此看来,互信的缺失才是协商推进不下去的关键。
让这事儿从企业内部纠纷变成全国热点的,是100多名立法者的介入。
26名参议员在伯尼・桑德斯的牵头下,联合82名众议员,分别给星巴克CEO布莱恩・尼科尔写信,敦促他诚意协商。
议员们拿CEO的薪酬说事儿,认为星巴克有足够资金满足员工诉求。
尼科尔上任后的9500万美元薪酬里,9000万是股票奖励,用来弥补之前在其他公司的股权损失,但这并不影响议员们的质疑,公司能给CEO高薪,为啥不能多照顾基层员工?
个人觉得,议员们的介入不只是单纯支持员工。
伯尼・桑德斯这些人本来就关注劳工权益,借着星巴克这个行业巨头的案例发声,也是想推动整个零售业的劳动保障升级。
毕竟美国零售业工会化率一直不高,星巴克的工会扩张速度已经算是特例了。
星巴克对此的回应挺冷静,说会保障假日季1.8万家门店的正常服务,不担心罢工影响。
但明眼人都知道,红杯日是假日季销售的重头戏,往年这一天的销售额能占Q4的不小比例,真罢工了,损失肯定少不了。
这场纠纷里,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点。
工会2021年就开始在星巴克组织,现在覆盖了650家门店(星巴克认可550家)。
这几年美国零售业里,这么大规模的工会维权真不多见,星巴克的处理方式,很可能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有人说咖啡师时薪30多已经不低了,没必要罢工。
但换个角度想,员工要的不只是钱,还有被尊重和稳定的保障。
那些不公平劳动行为指控,那些没谈拢的工时问题,都是他们罢工的理由。
更何况,对比CEO的高薪,员工觉得自己的诉求并不过分。
星巴克也有自己的顾虑,作为连锁巨头,薪酬福利的调整会影响全国近20万员工,不可能轻易让步。
但一味强调自己福利最优,却忽视员工的核心诉求,显然也并非明智之举。
这场博弈没有赢家,罢工持续下去,咖啡师收入受影响,星巴克营收受损,消费者也得受牵连。
第三方调解已经试过没成功,现在有了议员的施压,或许能给双方一个台阶下。
毫无疑问,零售业的劳资矛盾一直存在,企业要控制成本,员工要改善待遇,这对天然的矛盾需要平衡。
星巴克的案例告诉我们,光说“福利最优”不够,得让员工真正感受到公平;工会维权也不能只靠罢工施压,协商的大门总得留着。
希望双方能尽快回到协商桌前,毕竟罢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对于星巴克来说,倾听咖啡师的声音,拿出真正有诚意的方案,才能守住品牌口碑;对于工会来说,在坚持核心诉求的同时,也得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场红杯日罢工风波,最终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场还不好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给整个零售业提了个醒,员工权益的保障,从来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
只有劳资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妥协,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