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召开专题会议:防止形成“规模性返乡滞乡”
发布时间:2025-11-14 08:40 浏览量:1
昨天在云南楚雄开了个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和云南省领导都参加了,他们这次来不是讨论发多少补贴的事,而是强调今后要靠乡村工匠来带动发展,过去几年里全国有三千多万人通过外出打工摆脱了贫困,但现在光提供就业岗位已经不够,得让这些人自己能干活、能赚钱、还能把本事传下去。
楚雄地区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彝族刺绣和黑陶这些传统手艺原本只是用于展示,现在通过商品化并配合直播销售,让两千多人每年增收一万八千元,关键是他们不仅进行文化展演,还切实推动工艺标准化和流程化,使普通人也能掌握制作方法,这种模式如果得以推广,其他地区也可以参照实施,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号层面。
不过事情也有难办的地方,去年沿海工厂调整以后,不少人回了老家,结果发现自己没有技术也没有门路,就又被卡住了,现在政策开始提前考虑这个问题,别等到人回来以后再管,得盯着那些可能回来的人,特别是住在安置区或者受灾县的居民,帮他们找工作不能只看眼前,要防止他们以后再掉队。
还有个没明说但挺要紧的事,就是人工智能已经进村了,有的工坊用人工智能设计图案,省事是省事,可老匠人反而被晾在一边,如果培训还是老一套,不教点电脑、手机、数据方面的内容,那新技能反而会让一些人失业,现在还没人提“数字匠人”这个说法,但迟早得有人站出来管这事。
最近《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热播,楚雄的漆器匠人登上央视节目,视频播放量超过五亿,地方上抓住这个机会,打算把这位匠人打造成网红,可是热闹过去之后,关键问题在于这种热度能不能持续带来收入,能不能带动更多人学习这门手艺,会议中特别提到,做宣传不是为了图一时的流量,而是要让传统手艺真正变成能够养活人的行业。
现在的风向变了,以前是直接发钱让人干活,现在变成了教人本事自己去干,过去担心大家吃不饱饭,现在操心的是大家找不到出路,政策越来越细致,也越来越实际,如果还在等着政府安排工作,可能就跟不上节奏了。
- 上一篇:前瞻全球产业早报:宇树推出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
- 下一篇:创业十年,亏了1.3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