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这类餐厅纷纷倒闭,今天又是一家!千万别再开了!
发布时间:2025-11-14 12:17 浏览量:1
新西兰的素食(Plant-based)餐饮创业圈,本周又添一位“牺牲者”。
这次倒下的是总部在基督城、号称要“用更健康、更环保方式改变世界吃法”的Grater Goods。
原本是一家得到私募基金加持、经常上媒体,还被称为“素食界新星”的公司,
现在,官号发了“关门贴”,称自己“没能熬过今年的经济不景气”。
然而,竟有新西兰网友留言群嘲说,“经济不背这个锅……”
01
转行创业,“我让大家失望了”
Grater Goods正式进入清算程序。
欠ASB银行、税务局(IRD)的钱,加上拖欠供应商的账单,总窟窿超过20万纽币。
创始人Flip Grater,是一位从音乐人转型做素食料理的创业者。
她本来想把“法式豪华料理 + 新西兰葡萄酒”做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现实骨感。
公司银行账户已透支,员工还被拖了约1万纽币的工资与假期工资。
欠税局GST和PAYE约6万。其他无担保债权人(包括 ACC、One NZ、基督城议会等)约10万。
Grater对媒体表示,公司是“当下经济环境的受害者”。
一个素汉堡要$18-20纽币
她说:“我感觉我让员工、投资人和供应商失望了……但现在的人手里就是没钱了,外食越来越少。”
本来公司在2024年已经谈好要卖进Woolworths(Countdown),结果对方突然“暂停整个品类”,合同黄了。
这个打击基本上宣布了公司的“死刑”。
从那之后,一直靠削开支努力“续命”,但还是没能撑到今年夏天本来期待的餐饮旺季。
02
“这个梦该醒了”
如果说Grater Goods的倒下是今天最新的新闻,那么过去两年,新西兰“素食宇宙”里的其他玩家,也已经集体走过了从“风口”到“风凉”的全过程。
而且,每一家倒下时,都说了一句话:经济不行了。
2024年最轰动的,是本土plant-based 代表品牌Sunfed宣布关门。
Sunfed开发的“植物肉”
这家公司当年拿过150万纽币启动资金,靠加拿大黄豌豆做出“植物鸡”,在新澳两国超市都能看到。
CEO Shama Sukul Lee在视频里亲自宣布倒闭,说得也算直白:除了供应链崩掉、成本爆炸,还有“plant-based泡沫破了”,早期赶来押注的风投们,现在都跑了。
当年人人抢着投,认为这是食品行业的“金矿”。
结果,现在回头看,是“素食淘金热”的大型撤退现场。
奥克兰的KIND Café & Eatery,曾是奥克兰vegan社群的精神家园,还被Jacinda Ardern带着美国主持人Stephen Colbert去打卡。
按理说,阿登姐亲自带货,总会有人趋之若鹜吧。
结果:2024年,开始卖鸡肉和鱼,只为活下去。
2025年,仍然撑不住,宣布关门。
老板Nigel Cottle的说法“真相”了:“你让一个蘑菇汉堡卖$25,客人心里是会有问号的。但是一个$25的鸡肉汉堡,他们能接受。”
Vegan素食菜单厨师准备工时长,顾客现在也没什么钱。
到2025年,他们也发现了一个扎心现实:“来brunch的人,不点brunch了,只点咖啡和松饼。”
在惠灵顿,开了11年的老牌Sweet Release Vegan Cafe,也在今年走到了尽头。
Sweet Release,号称惠灵顿第一家纯素cafe,是无数学生、白领、情侣的“ vegan启蒙地”。
直到2025年7月,老板Kris Bartley宣布关门。
03
全球纯素餐厅都在凉凉
在新西兰,很多纯植物基餐厅与品牌靠“更贵、更讲究”的产品定位吸引到了早期用户。
然而,最近两年,许多家庭进入“省钱模式”。
做“代肉”或工厂化的植物基食品并非单纯厨房手艺,需要稳定原料、冷链、包装线和规模化生产才能把单位成本降下来,否则成本甚至比肉还高。
Sunfed的CEO直言低估了制造的复杂性。
当投资人撤资,企业很难短期自救。
许多早期素食创业在风口时拿到投资,但当“泡沫”感到疲软时,追加资金就会收紧。
这类现象,不仅出现在新西兰,也出现在欧美其他国家。
根据《卫报》的报道,伦敦的纯素餐厅今年也是死掉了一片。
04
饮食趋势也在发生变化
纯素饮食还受到了流行趋势的影响,这方面,在社交媒体上反映了出来。
最近几年,社交媒体充斥肉食饮食(carnivore diet)宣传,高蛋白菜肴已经重新流行。
在镜头前大口吃肉、吃鸡蛋的博主,成了新晋网红,
“连吃几周肉,身材更好,肌肉力量更强”的视频纷纷上线:
同时,对“纯素神话”的挑战,社交媒体上也越来越多。
最常见的几个观点就是:“素食无法增肌”,“植物奶有害”,“儿童不宜素食”。
还有说植物替代品属于“超加工食品”,并不健康和环保。
尽管并不能证明这些观点一定正确,但流行往往决定了趋势。
05
网友补刀:“经济不背这个锅”
Grater Goods官宣清算后,创始人说公司是“经济疲软的受害者”。但是在新西兰网友的评论区,却是另一个画风——
评论区变成了一个“新西兰吃货实话实说现场”。
有网友直接给出了“社死点评”:
“Economy no. No one wants your plant-based food yes.”——翻译一下:你冤枉经济了,真正受害的是味蕾。
还有人补刀补得相当直接:
“The reason i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eat this crap is very low.”——意思是:吃这玩意儿的人本来就不多,经济不背这个锅。
更有灵魂发问,意思大概是:
我们刚被教育“少吃加工食品”,
你转头搞了一个“高加工的植物肉”?
这商业逻辑属实有点“逆天”。
但就在他们试图维持秩序的时候——键盘侠那边又补上了一句:
“Stupid idea failed. People aren’t as stupid as they thought.”
“愚蠢的主义注定失败,人们不想他们想象的那样好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