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研究发现:不容易患甲流的人,大都有4个共性,占一个也不错

发布时间:2025-11-14 15:21  浏览量:1

甲流又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每年一到流感高发季,甲型流感就像个不速之客,悄悄潜入我们的生活。有些人一中招就是高烧、肌肉痛、咳嗽不止;但也总有人“身处病毒中心”,却安然无恙。

难道他们真的有“金钟罩”?你可能会觉得这是运气好,但医生们研究后发现,那些不容易得甲流的人,身上竟然有4个共同点!而只要你占上一个,也能让自己在流感季“站得住脚”。

本篇文章就带你深入了解这4个共性,顺便聊聊甲流到底是什么、怎么防、怎么养,一起把健康握在自己手里。

甲型流感,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老朋友”的感觉?它其实是流感病毒的一种,变异速度很快。不像普通感冒,甲流“来势汹汹”,起病急、传播快、症状重。通常表现为高热、头疼、咽痛、全身酸痛、咳嗽,严重的还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

它多在每年秋冬季节卷土重来,特别是在气温骤降、人群密集的时候,病毒就像脱缰的野马,四处传播。

你可能想不到,肠道竟然决定你抗甲流的能力。科学研究发现,肠道不仅负责消化,还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肠道中有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维持着人体的免疫平衡。

一项发表于《Cell》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多样性高的人,在面对流感病毒攻击时,免疫细胞反应更及时,能更快清除病毒。而菌群失衡的人,免疫反应往往迟钝,容易“第一波”就被击垮。

你可能会问,怎么知道自己的肠道菌群好不好?其实不必做复杂检测,从平时有没有频繁腹泻、便秘、肠胃胀气就能初步判断。饮食健康、规律作息、有适量运动的人,肠道环境通常比较稳定。

别小看睡觉这件事,它可不是“浪费时间”。有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患流感的风险会增加三倍以上。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因为睡眠会调节免疫系统,帮助身体修复。

英国一项研究跟踪了超过160名志愿者,结果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被流感病毒感染的几率是睡眠7小时以上者的4.2倍。因为睡眠不足时,T细胞活性降低,而T细胞是对抗病毒的“主力军”。

那些不容易得甲流的人,往往都有个习惯:晚上不熬夜,睡得香、醒得早。哪怕工作再忙,也不拿健康开玩笑。

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个规律锻炼的人,即使生病恢复也快些?这可不是错觉。运动,尤其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提升免疫系统的警觉性。

美国疾控中心(CDC)指出,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骑行、跳舞等,可以显著降低流感和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因为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让免疫细胞“巡逻”得更频繁,一旦有病毒入侵,更容易被快速发现和清除

当然啦,天天过度锻炼的人,反而可能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力反倒会下降。所以真正“抗甲流”的,是适度、规律、持久的运动习惯,而不是时不时“暴走健身”的那种。

你吃的每一口饭,可能都在决定你是否能扛过甲流。营养不良或饮食失衡,都会使免疫系统“弹药不足”。

比如缺乏维生素D,就会让抗病毒的干扰素产生减少。而维生素C、锌、铁等微量元素,也都是免疫系统正常运转所必需的。

那些不容易得甲流的人,一般都吃得比较“杂”——也就是说,蔬菜、蛋白质、粗粮、坚果都不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酵类食品,如酸奶、纳豆等,它们能促进肠道菌群的健康,从而间接提升免疫力。虽然它们不是“神药”,但确实能在日常中提供一些支持。

你可能发现,有些人一得甲流就“躺平”,而有些人症状轻、恢复快。这其实和个人体质、基础疾病状况有关。比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哮喘、慢性肺病的人,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还有一类人群特别需要注意,那就是孕妇和老年人。这两类人本身免疫力容易偏弱,遭遇病毒攻击时应对能力有限,因此更容易出现重症。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杜绝流感病毒的传播,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非常实用的小事,把风险降到最低。

第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防护方式之一。病毒很多时候是通过手接触口鼻传播的。

第二,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虽然疫苗不能百分百预防甲流,但可以显著降低重症和住院的风险。尤其是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更应该认真对待。

第三,保持空气流通。特别是在冬天,很多人喜欢关窗保暖,但密闭环境更容易滋生病毒。适当通风,哪怕每天开窗15分钟,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保持情绪稳定。长期焦虑、压力大会让免疫系统“走神”,而一个心态平和的人,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也会更强。

甲流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掉以轻心。不容易得甲流的人,其实并不是“天选之子”,而是日积月累地做对了一些小事。你不需要做到完美,只要占上一两条,就已经离健康更近一步。

别等生病了才想着养生,健康这个事,从来都不是临时抱佛脚能解决的。

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为健康科普,旨在普及公众对甲型流感及其预防的科学认知。文中提及的食物、营养素等不具有疾病治疗效果,相关健康建议仅供参考,具体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疗人员。

参考文献:

[1]王辉,李雪.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及疫苗研发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20,24(1):77-83.

[2]胡志斌,刘敏.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2):1431-1435.

[3]张丽,赵靖.睡眠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5):72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