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情的关系,就是将对方当人而不是神
发布时间:2025-11-14 16:33 浏览量:1
何向群,全职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科普专家库成员,曾任全国心理科普讲师大赛评审,有文章发表国家级期刊
我年轻时,不那么长情,有的人本来觉得还行,但是,当某天出现一些不符合我期待的行为,我就断了对ta的喜欢。哪怕那件事跟我无关。要是跟我有关,那就更受伤了。
现在想想,年轻时完美主义倾向比较重,看谁好,就有种崇拜心理。尤其是对名人以及身居高位的人。他们那么厉害,怎么会犯这样的错?就不得解。原初存在的好感,就荡然无存。
现在,完全不是了。现在的我,还是普普通通的我,没有做出什么世俗意义上的成就,却也不再崇拜谁。
那天,我在公众号里写去北京参加罗振宇新书发布会的文章。有读者留言:虽然不追罗振宇,也欣赏高级的理想付诸于行动现实的精神力量。
我回复:不是「追罗振宇」,是向行动力超群的人借力。
我不追谁,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普通人,正因为是普通人,所以普通人面临的痛苦他们一样也不会少。他们已经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了,但他们还在不断向前,还在虐自己。而这,恰恰是值得人学习的地方。
要是神,就不存在这种力量,神本就无所不能的,当然也不知疲倦。所以,当我想抱怨想恼怒了,他们,就是我的药。
我说的是「他们」。让我支棱起来的精神力量像麻绳绞在一起的很多,不是一股。但我会客观看待他们,也会客观看待自己。他们取得的成就,不止有把自己往死了虐,还有客观因素——智商。
这些人的智商,我肯定赶不上,智商是多元的,在我所在意的智商领域里,我肯定不行。硬件是没办法的事。
但是,在主观努力方面,可以视其为参照,哪怕借鉴百分之一,也好。有这样的标杆杵在哪儿,对我就有督促作用,当想放弃什么时支棱不起来时,看看他们,就如同给我扎上一针。
如果对他们是崇拜,那就难了。崇拜是将对方当作神,神是不能犯错的,是完美的,我哪能将神当标杆呐。他们不是神,他们也犯错,他们犯的错对我也造成过伤害。这个错,是信息上的错。
有次,我将罗老师讲的一个商业案例写进文章里,是华为公司的。
结果导致,华为公司网络监控人员看到我的文章就向公众号投诉,说那个案例不是社会上传说的这样,真实情况是怎样怎样的,并将相关证据上传在投诉资料里。那篇文章被强制下架。
我心说,这也不是我说的,而是那些大佬们说的,他们到处在说,你咋不投诉他们咧。脱不花还将这个案例写在书里,书畅销百万册,你们能不知道么,你咋不投诉咧。
想到这一层,哎,内心就有点小伤感。日更近两年以来,那是唯一「断」了的一天,不是没写,而是被下架了。收获是:我知道了那个案例不是江湖上传说的那样,嘿,我比你们早知道。
不影响我对他们的喜欢。因为他们没有被投诉,也就不知道自己犯了错,更加不知道自己犯的错让另一个人为难了。
我写东西勤快,但还是比较谨慎的,表达再犀利都没问题,但有的东西我知道会碰到什么,就不会写。迄今为止,那是我唯一被投诉的经历,被华为公司投诉。
没多久, 我又买了一部华为手机。
是人就会犯错,但他们给你带来更多的是帮助,就好了。当我们允许他人犯错,也就允许自己犯错,允许犯错,就不会非要求得标准答案,就会愿意行动。
你看,他们都犯错了,我咋就不能犯。不是明知故犯,而是指,不怕出错,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导致做不了事。
所有的关系里,都会出错,不用将任何人理想化,否则,自己的理想就容易破灭,也不要别人在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看看能做什么。我们借鉴的是另一些人的精神,将精神迁移到自己的事件中,而不是非要做跟对方一模一样的事。
所以,我很少给别人推荐书。目前为止,我推荐的,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我会说看书这件事很重要,但看什么书,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即便是心理学相关的书,我也不大会向另一个咨询师推荐,因为,心理咨询师不一定非要看相同的书。那不是专业上的标准。
不要说,啊,那个书,你居然没看啊。
没看又怎么了。没看那个,但我看了这个。
我喜欢的那些标杆们推荐的东西,我也不是都喜欢,知道了也不一定会买。
平时输出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读者小伙伴们不用将我的观点当作真理,最多只是看看有无借鉴的可能性,最终还是看自己。
喜欢一些人,同时也保有自己的观点,喜欢一些人,同时也保有一定的距离,就会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