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爆发期来了,张文宏提醒:老年人,别再乱吃药了!

发布时间:2025-11-15 19:35  浏览量:1

“这不就是普通感冒吗?顶多多喝点水,吃点感冒药就行了。”
“上次孙子得了甲流,吃了点药两天就好了,我也来试试。”

如果你家里有老年人,这样的对话你是不是听得耳朵起茧?
可你知道吗?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处理方式,可能会让一个原本可以自愈的病毒感染,变成一场夺命的危机。

甲流不是“感冒+发烧”那么简单,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它从不是“小事”。

最近,随着全国多地气温骤降,甲型流感再次进入高发期,大量病例集中在学校、养老院、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

国家疾控局也发布了预警,医生张文宏更是特别指出:老年人尤其要警惕,不要乱吃药!

甲流的“真面目”,很多人没认清

甲型流感,听起来和普通感冒仿佛只是名字不同。但它的“战斗力”可不止高一档。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感染力强、变异能力高。

相比普通流感,感染甲流后更容易出现高热(39℃以上)、全身肌肉酸痛、极度乏力、头痛欲裂、干咳剧烈等症状

而对老年人来说,问题远不止这些。

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基础病多,代谢能力减弱,很多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也降低。这些因素叠加,使得甲流对老年人的杀伤力翻了几倍不止。

2009年全球的H1N1甲流疫情中,80%以上的死亡病例都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医学现实。

为什么张文宏特别提醒“不要乱吃药”?

道理很简单:不是所有感冒药都适合老年人,更不是所有退烧药都能乱用。

市面上很多感冒药是“复方制剂”,也就是说一粒药里可能含有多种成分,比如对乙酰氨基酚(退烧)、伪麻黄碱(缓解鼻塞)、扑尔敏(抗过敏)等。

对年轻人来说或许问题不大,但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多合一”组合可能是隐形炸弹。

举个例子,伪麻黄碱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诱发心律失常。扑尔敏会导致嗜睡、视线模糊、反应迟钝,严重的还可能诱发认知障碍、跌倒、加重痴呆症状

很多老年人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日常已经在服药,这时候再叠加使用成分复杂的感冒药,很容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肝肾负担加重,甚至出现中毒反应。

还有一种“民间偏方”式的做法——自行服用抗生素,更是大错特错!

甲流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杀细菌”的,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扰乱正常菌群,诱发二次感染和耐药性问题。这对本就免疫力弱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甲流的“隐秘杀手”特征,很多人忽视了

你以为甲流只是发烧几天?错!

甲流对老年人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它容易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往往不是在第一时间就出现,而是在发热之后的第3~5天悄悄发生。

尤其是肺炎,一旦发展为病毒性肺炎或继发细菌感染,病情就会迅速恶化,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甚至意识模糊。

很多老年人因为“怕麻烦”“怕住院”“怕花钱”,即使出现这些症状也不及时就医,结果错过治疗“黄金48小时”,病情一发不可收拾。

张文宏医生提醒:“一旦老年人感染甲流,如果发热超过两天不退,或出现呼吸困难、心慌、咳血、嗜睡等表现,必须立即就医。”

不是“多喝水、多休息”就能熬过去的。

甲流真正的危险,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它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

当病毒摧毁身体防线时,基础病“趁虚而入”,原本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突然失控、血压猛飙、心脏跳得像擂鼓,最终演变成多器官衰竭。每一次“轻视”,可能都是最后一次。

关于疫苗、抗病毒药这些事儿,你必须知道

目前,国家卫健委推荐的甲流防治方案中,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需医生处方使用,并且要在发病后48小时内尽早服用,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但很多老年人会选择“扛一扛”,等严重才去医院,这时候抗病毒药早已错过最佳时机。

疫苗接种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每年秋冬前,国家疾控中心都会发布当年流行毒株信息,流感疫苗也会根据病毒变异进行更新。

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机构养老人群,国家多地已实行免费接种政策,但接种率依然偏低。

很多人担心“打疫苗会有副作用”,但正规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远远低于感染甲流后的住院率和死亡风险。

尤其是在当前病毒变异不断、传播迅速的背景下,接种疫苗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家人、保护社区的公共防线。

老年人防甲流,到底该怎么做才靠谱?

别再等“烧起来”才想起医院,也别再迷信“感冒药万能”。真正靠谱的做法,应该从日常防控+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疫苗接种四位一体下手。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减少去人多密集场所,注意室内通风,保持良好手卫生;如果家中有孩子上学,注意孩子是否有症状,避免“带毒回家”。

一旦出现高热、咳嗽、全身酸痛,不要坚持“硬抗”或自行买药吃,应尽早去医院就诊,明确是否为流感,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不要自行服用“成分不明”的感冒药,也不要乱吃抗生素。身体不是试验场,药物不是糖豆。疫苗该打就打,每年都打,不要“图省事”漏掉。你可能扛得住一次流感,但真的扛得住每一次吗?

落到实处的建议,其实就那么几条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现在就做几件事:

1. 帮他们预约流感疫苗接种,越快越好;

2. 家中常备体温计、指氧仪、经医生指导的退烧药;

3. 教他们识别危险信号:发热超过两天不退、呼吸困难、极度乏力、嗜睡;

4. 出现症状,别犹豫,第一时间去医院。

我们说甲流不是小事,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希望你能重视它。对年轻人来说,它是一场“重感冒”,但对老年人,它可能是一场生死考验。

别把“扛一扛”当作习惯,别让“多喝热水”成为最后的告别。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3年版)》

世界卫生组织(WHO)《季节性流感全球疫苗战略2020-2030》中文摘要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