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全省率先!佛山百万学子解锁春秋假,走出校园探路育人新径

发布时间:2025-11-17 18:09  浏览量:1

当“多放假是否影响学业”仍在引发社会讨论时,佛山用一场覆盖108万中小学生的秋假实践,给出了更具远见的答案。11月12日至14日,叠加周末的5天“微假期”,不仅让孩子们暂别课本、走进天地,更折射出一座制造业大市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在人工智能重塑知识获取方式、“双减”政策持续深化的今天,教育政策如何突破校园的围墙?

作为广东首个在全市范围试点春秋假的城市,佛山这场“敢为人先”的探索,本质上是对“育人”而非“育分”的坚定践行,用5天时光撬动教育场景的重构,让社会成为活教材,让体验成为真学习。

佛山市同济小学秋假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打卡贵州青岩古镇。

秋意正浓,顺德区乐从镇大闸小学的校园里飘着桂花香。何翠芳老师正带着学生诵读古诗《山行》,随后领他们走进校园寻秋——观落叶、看草黄、闻花香。“我们不只教诗,更教他们如何看见秋天。”她说。

这样的教学创新,恰是佛山春秋假理念的一个缩影。今年8月,佛山市教育局印发《佛山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春秋假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在2025—2026学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试点实行春秋假:秋假3天,春假2天,合计5天。

广东省内,为何是佛山率先“吃螃蟹”?这座素有“敢饮头啖汤”改革基因的城市,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多年来更承担过多项国家级教育试点任务;其教育强市战略扎实,资源配置均衡,家校社协同机制成熟,教学质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双减”政策深化背景下,春秋假成为调节学习节奏、实现劳逸结合的关键抓手。

更深层次的动力,源于城市发展阶段的现实需求。佛山正从“制造”向“智造”跃升,对多元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春秋假恰恰为学生开展研学、发展潜能打开一扇窗,精准契合城市转型战略。

政策的东风,吹向佛山这片由改革锐气、教育底蕴与产业需求共同描绘的热土。在此背景下,佛山于广东教育版图上精准落下了春秋假试点的关键一子。“佛山敢在全省率先尝试,这种自我革新的精神令人钦佩。”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乐从小学校长叶益平表示。

佛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黎妍道出核心考量: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探索春秋假,经综合研判,佛山已具备充足基础。春秋季气候宜人,适合学生走出课堂,既利于身心健康,更能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成长。

在致家长的一封信中,市教育局鲜明阐释理念:“社会是个大课堂,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设置春秋假,正是为了让学生从“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佛山的尝试极具创新性,为学校松绑、为成长留白的思路,有助于对‘双减’政策的深化,引领大湾区基础教育生态健康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征评价。

秋假期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乐从小学学生体验秋色风光。

好政策要落地,必须直面现实挑战:双职工家庭的看护难题、学校的安全压力、教师的额外负担……佛山的应对策略是:提供多元选择,做实全程保障,让每个家庭安心“享假”。

全市创新推出三种自愿选择模式,覆盖不同家庭需求:学校组织的校外实践、家长主导的亲子出游、校内托管服务。对于无人照料的孩子,学校提供免费托管服务,仅用餐据实收费,确保“一个都不掉队”。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端午节比赛的龙舟!”司徒翠涛指着岸边说道。孩子们围在龙舟旁,小手轻轻触摸着被汗水浸润过的船桨。这个秋假,顺德区龙江镇华东小学行政助理司徒翠涛带领孩子们走进当地的华西龙舟公园、万洋众创城。“有孩子一开始因为不能外出秋游而失落,但当他们感受龙舟文化的魅力、从产业地图上读懂家乡的变革时,眼里重新有了光。”

顺德区龙江镇华东小学学生们走进万洋众创城。图源学校

秋假期间,佛山各校活动精彩纷呈。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以“自愿、公益、非营利”为原则提供校外实践活动,打造“自然探索家”“职业体验官”“文化传承者”三大主题活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乐从小学开放教学功能场馆,教师、校医全程在岗,确保托管学生“有所管、有所学、有所乐”;南海中心小学开设美术、音乐、科学、劳动等特色课程,让校园托管充满乐趣。

目前全市各校已制定秋假活动方案,以“自愿、公益、非营利”为原则提供校外实践活动。其中,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围绕“自然感知、社会体验、文化传承”三大维度,打造“自然探索家”“职业体验官”“文化传承者”主题活动,实现“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面成长。南海区黄岐中心小学以劳动教育、体能训练为核心,设计趣味性、参与度高的活动。

秋假期间,参加校内托管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玩趣味游戏。

政策顺畅运行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

免费托管兜底:食堂正常供餐,校医、安保、教师在岗值守;

平台资源整合:上线“佛山市学生社会实践展示平台”,汇集全市超370个实践基地;

跨部门联动:文广旅体、科技、团委等部门协同,推动各类场馆开放;

带薪休假衔接:人社部门推动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方便家长陪伴;

严格监督落实:明令禁止假期补课、调休,确保“真放假、真受益”。

佛山的探索也借鉴了国内先行城市的经验。2004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推行中小学“春秋假”,为佛山“打了个样儿”。杭州高级中学附属滨江中学校长潘辉强调,要充分动员社会资源,保障优质活动供给,让孩子“有处可去、有所获”;坚持全市统一部署,避免教育焦虑与攀比,守住政策公平底线——这与佛山做法不谋而合,成为政策平稳落地的重要支撑。

秋假首日,广州南站随处可见佛山学子与家长的身影。他们奔赴全国各地,让这五天成为名副其实的“行走课堂”。

“妈妈,这就是杜牧诗里的爱晚亭!”在湖南岳麓山,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区宝滢指着被枫叶环抱的亭子兴奋地说。在橘子洲头,她驻足于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前,感受那段炽热的革命岁月。“站在这里,我能感受到青年毛泽东那份赤诚的报国情怀。”这趟秋假之旅,区宝滢在游玩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真正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意义。

区宝滢打卡湖南岳麓山。

家长们也感触颇深。高明区市民雷秋萍带孩子走进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地坛等北京地标,完成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山河壮阔,历史深厚,这个秋天,收获满满。”她感慨道。区宝滢的母亲李秀萍也欣慰地发现:这样的假期,既长见识,又增感情。

佛山用行动证明:最好的课堂在山河湖海,最美的作业是亲身实践——在北京、南京、西安触摸历史,在郴州、桂林、青岛领略自然奇观,在广深珠感受湾区活力。也有不少家庭留在家乡,品味佛山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韵味。

在北京地标长城上,雷秋萍给爱人、孩子拍照留影。

课堂不止在远方。这个秋假,禅城区明德中英文学校的卢俊希难忘与校长、同学一起包饺子的热闹协作;佛山市阿农湾农耕文化园内,三龙湾小学的周沐瑶双手沾满泥土,举着刚挖到的大沙葛欢呼;佛山市华英(高明)学校学子走进深圳科技馆,点燃对未来的想象。

从个体体验到集体收获,这场“行走的课堂”让学子们在真实场景中实现认知提升和心灵成长。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不仅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更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亲子关系深化、家国情怀培育、综合素质提升,成为这个秋假最宝贵的收获。

秋假期间,三龙湾小学开展的自然课堂实践。图源学校

秋假也释放出显著的社会效益。旅游平台数据显示,秋假期间佛山出发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76倍,热门线路收客量翻倍。这与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的导向同频,既调节了旅游市场淡旺季,更带动了乡村游、周边游等消费需求。

短短数日,佛山在教育现代化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政策设计更具温度,家校社协同凝聚合力,城乡资源落差得以弥合,研学实践真正实现休学并举。这场始于数日假期的教育实验,最终回归“育人”本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政策智慧、学校担当、家庭陪伴,更是一座城市对下一代成长的深情期许。

秋假期间,佛山市博物馆推出公益非遗课程。

作为国内率先探索春秋假的城市之一,佛山长期主义的政策导向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塑造着城市的教育名片,增强着城市的软实力与吸引力。佛山的先行先试,为国家层面“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积累宝贵经验。其在平衡教学时间、协调家校关系以及组织托管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佛山方案”。

“春秋假的价值在于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全国优秀教师谢泽明表示,只要学校积极引导、社会协同发力、家庭主动参与,便能实现教育规律、家庭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多赢。

“佛山试点春秋假,是基础教育学制弹性化与治理人本化的重要创新,为全国深化教育改革贡献了宝贵经验。”方征说。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吴海泉、李馨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馨、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